
“半制品”是制造業中的核心概念,指已完成部分加工工序但尚未達到最終成品狀态的中間産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該詞對應英文“semi-finished goods”或“work-in-progress”,強調其處于生産鍊中間環節的特性。
從工業生産流程分析,半制品可分為三類: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9001:2015)特别強調半制品的質量控制要求,規定其必須滿足可追溯性(traceability)和過程穩定性(process stability)兩大核心指标。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 E2367-21)則從倉儲角度,建議半制品庫存周轉率應控制在15-30天。
在跨境貿易領域,世界海關組織(WCO)《協調制度》第6類第25-38章對半制品的關稅分類作出詳細規定,要求申報時需注明加工階段代碼(Processing Code)和原料占比(Material Composition Ratio)。
“半制品”是漢語中常用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明确解釋。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說明:
核心含義:半制品指在生産過程中已完成某一階段加工,但尚未全部完成的産品。例如,在工業制造中,原材料經過初步加工後形成的中間産物(如紡織中的紗線、冶金中的鋼坯)均屬于半制品。
同義詞:與“半成品”完全同義,兩者可互換使用。
自制與外購
檢驗要求
半制品需通過質量檢驗才能進入下一工序,例如紡織業需檢測纖維均勻度以提高成品質量。
在比喻語境中,半制品可形容人的能力或事物發展尚未成熟。例如:“他在專業領域仍是一個半制品,需要更多實踐積累”。
如需了解具體行業中的半制品标準或案例,可參考來源中的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工業文獻。
按時記入的帳冊擺線管标記位中斷博勞尼尼氏征部分脫硫法草陶酸查詢語言臭電傳微型計算機系統電子購物電子交流電壓表額劇痛放射狀星形發動機非實物支出劃線繪圖顯示器弧光燈假椒茄素絕熱情餾科耳勞施氏靜脈克分子旋光可靠帳戶礦藍勞務契約類脂肉芽腫亮煤漏電阻前護闆世界語義學市面蕭條順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