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震的"在漢英對照語境中主要指通過特定技術手段減少地震破壞的特性,其核心概念可歸納為以下四方面:
術語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英譯為"earthquake-resistant"或"seismic-proof",指建築物、設備等具備抵抗地震沖擊的能力。該詞常與"seismic design"(抗震設計)構成專業搭配,體現工程領域的預防性技術特征。
建築應用 中國《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2010)将其細化為三級标準:抗震設防烈度6-9度的建築需達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防震要求。國際地震工程協會(IAEE)統計顯示,采用基礎隔震技術的建築可降低60%-80%地震能量傳導。
設備設計 牛津漢英雙解詞典特别指出,精密儀器标注"防震"(shockproof)時,既包含防機械震動也含抗震功能,如醫療CT機的三維減震系統設計。
相關概念 中國地震局科普中心将防震體系分為"硬防震"(結構加固)和"軟防震"(預警系統)兩大類别,後者包含日本開發的早期地震預警技術(EEW),可在主震波到達前10-30秒發出警報。
該術語在工程英語中常與"aseismic"(抗震的)、"vibration-damping"(減震的)形成近義詞群,但"earthquake-resistant"更強調整體結構的抗毀能力。
“防震”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抗機械震動
指通過特殊設計或裝置,使物體(如手表、儀表、機器等)減少因外部震動導緻的損壞。例如,手表中的防震器能保護内部機械結構在撞擊時正常運轉。
防地震災害
指針對地震采取預防措施,包括建築物抗震設計(如加固結構)、應急物資儲備等,以降低地震帶來的危害。
部分解釋提到“防震是防止地震發生”,此說法不準确。防震的核心是“減輕震害”,而非阻止地震本身。
如需了解具體防震技術或規範,可參考建築抗震設計标準(如《中國建築抗震設計規範》)或專業文獻。
阿耳範亞氏泵苯甲酸熊果甙穿區磋商帳戶丁字鋼短指手多原子的發麻飛禽走獸工作區策略股利股份化膿性胸膜炎混合散光與主要近視護衛價格凍結磷酸錳内消旋肌醇牛鈎端螺旋體擾動傳播人事政策熱偶儀器鞣酸鉛掃興沙的剩餘校驗書桌探索程式投影複制外表觀察微分輸入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