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松伐氏療法英文解釋翻譯、達松伐氏療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arsonvalization; teslaization
分詞翻譯:
達的英語翻譯:
express; extend; reach
【法】 ad
松的英語翻譯:
loose; looseness; not hard up; pine; relax; soft
【醫】 pine; slake
伐的英語翻譯:
cut down; strike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療法的英語翻譯:
therapeutics; therapy; treatment
【醫】 cure; iateria; iatreusis; therapeusis; therapeutics; therapia; therapy
treatment
專業解析
達松伐氏療法(Darsonval Therapy)是一種基于高頻電流的物理治療技術,其名稱源自法國物理學家雅克·阿爾塞納·達松伐(Jacques Arsène d'Arsonval)。該療法通過高頻振蕩電流作用于人體組織,産生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常用于皮膚科、康複醫學及美容領域。其英文術語"Darsonvalization"在醫學文獻中被定義為"利用高頻電流進行局部或全身治療的方法" 。
從作用原理分析,該療法采用頻率範圍為100-500 kHz、電壓5-15 kV的高頻電流,通過玻璃電極與皮膚之間産生的電暈放電效應,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調節神經傳導并刺激細胞代謝。臨床研究表明,該方法對痤瘡、慢性疼痛和肌肉萎縮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效果(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018)。
在具體應用場景中,達松伐氏療法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種操作模式:
- 接觸式:電極直接接觸皮膚,適用于深層組織刺激
- 非接觸式:電極與皮膚保持1-3 mm間隙,主要用于表皮問題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該療法存在禁忌症,包括心髒起搏器使用者、妊娠期婦女及急性炎症區域禁用。美國FDA将其歸類為II類醫療器械,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20)。
網絡擴展解釋
達松伐氏療法(Darsonvalization)是一種利用高頻電振蕩進行治療的物理療法,以下為詳細解釋:
1.定義與别名
- 核心概念:該療法通過火花放電産生高頻(150-1000kHz)、高壓(10-30kV)、低電流(≤1mA)的減幅振蕩電流作用于人體,屬于高頻電療法的一種。
- 别名:因發明者為法國物理學家達松伐爾(Jacque Arsene d'Arsonval)而得名;又因治療時伴隨蜂鳴器聲響和火花放電現象,亦稱共鳴火花療法;其波長範圍(300-2000米)也被歸為長波療法。
2.物理特性與作用機制
- 物理特性:
- 頻率:150-1000kHz,屬長波波段;
- 波形:減幅斷續正弦波,通斷比約1:500;
- 特點:電流強度弱,熱效應不明顯,但對神經肌肉無直接刺激。
- 作用機制:主要通過電火花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調節神經功能,并具有鎮痛、止癢等效果。
3.治療方法與參數
- 操作方式:使用玻璃真空電極接觸或貼近皮膚,分為移動法(電極滑動)和固定法(電極靜止)。
- 劑量分級:
- 弱劑量:電極緊貼皮膚,火花細小,患者有輕微彈擊感;
- 中劑量:電極距離皮膚0.2-1.0mm,火花明顯,麻痛感顯著;
- 強劑量:電極距離>1.0mm,火花強烈,産生針刺痛感。
- 療程:每次治療8-15分鐘(移動法)或3-10分鐘(固定法),每日1次,10-15次為一療程。
4.適應症與注意事項
- 主要適應症:
- 神經性疾病:偏頭痛、神經痛、失眠、神經性耳鳴;
- 皮膚疾病:神經性皮炎、帶狀疱疹、痤瘡、凍瘡、皮膚潰瘍;
- 其他:靜脈曲張、肛裂等。
- 注意事項:治療時患者需避免接觸他人或接地導體,以防強烈火花放電;因可能幹擾無線電通訊,現已較少大規模使用。
5.曆史與現狀
- 起源:19世紀末由達松伐爾發明,早期用于全身治療,後因安全性和技術限制,現僅保留局部療法。
- 現狀:現代醫學中逐漸被其他高頻電療法取代,但仍在小範圍應用于特定皮膚和神經疾病。
以上信息綜合了多來源描述,具體臨床應用需遵醫囑。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白文編碼命令表面麻醉側平衡成泡齒冠角電阻衰減器多級算法附屬組織可見輻射庫體楝子油裡沙爾氏щ貓尾草硼苯甲酸清查存貨其他收入帳戶仍能工作妊娠囊上颌嵴商品品質燒堿石棉事項手動複原輸入閉塞四杆臂式雙動水力減震器損益分配同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