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松伐氏疗法英文解释翻译、达松伐氏疗法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arsonvalization; teslaization
分词翻译:
达的英语翻译:
express; extend; reach
【法】 ad
松的英语翻译:
loose; looseness; not hard up; pine; relax; soft
【医】 pine; slake
伐的英语翻译:
cut down; strike
氏的英语翻译:
family name; surname
疗法的英语翻译:
therapeutics; therapy; treatment
【医】 cure; iateria; iatreusis; therapeusis; therapeutics; therapia; therapy
treatment
专业解析
达松伐氏疗法(Darsonval Therapy)是一种基于高频电流的物理治疗技术,其名称源自法国物理学家雅克·阿尔塞纳·达松伐(Jacques Arsène d'Arsonval)。该疗法通过高频振荡电流作用于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常用于皮肤科、康复医学及美容领域。其英文术语"Darsonvalization"在医学文献中被定义为"利用高频电流进行局部或全身治疗的方法" 。
从作用原理分析,该疗法采用频率范围为100-500 kHz、电压5-15 kV的高频电流,通过玻璃电极与皮肤之间产生的电晕放电效应,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传导并刺激细胞代谢。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对痤疮、慢性疼痛和肌肉萎缩等症状具有辅助治疗效果(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018)。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达松伐氏疗法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操作模式:
- 接触式:电极直接接触皮肤,适用于深层组织刺激
- 非接触式:电极与皮肤保持1-3 mm间隙,主要用于表皮问题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该疗法存在禁忌症,包括心脏起搏器使用者、妊娠期妇女及急性炎症区域禁用。美国FDA将其归类为II类医疗器械,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20)。
网络扩展解释
达松伐氏疗法(Darsonvalization)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振荡进行治疗的物理疗法,以下为详细解释:
1.定义与别名
- 核心概念:该疗法通过火花放电产生高频(150-1000kHz)、高压(10-30kV)、低电流(≤1mA)的减幅振荡电流作用于人体,属于高频电疗法的一种。
- 别名:因发明者为法国物理学家达松伐尔(Jacque Arsene d'Arsonval)而得名;又因治疗时伴随蜂鸣器声响和火花放电现象,亦称共鸣火花疗法;其波长范围(300-2000米)也被归为长波疗法。
2.物理特性与作用机制
- 物理特性:
- 频率:150-1000kHz,属长波波段;
- 波形:减幅断续正弦波,通断比约1:500;
- 特点:电流强度弱,热效应不明显,但对神经肌肉无直接刺激。
- 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电火花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并具有镇痛、止痒等效果。
3.治疗方法与参数
- 操作方式:使用玻璃真空电极接触或贴近皮肤,分为移动法(电极滑动)和固定法(电极静止)。
- 剂量分级:
- 弱剂量:电极紧贴皮肤,火花细小,患者有轻微弹击感;
- 中剂量:电极距离皮肤0.2-1.0mm,火花明显,麻痛感显著;
- 强剂量:电极距离>1.0mm,火花强烈,产生针刺痛感。
- 疗程:每次治疗8-15分钟(移动法)或3-10分钟(固定法),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4.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 主要适应症:
- 神经性疾病:偏头痛、神经痛、失眠、神经性耳鸣;
- 皮肤疾病: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痤疮、冻疮、皮肤溃疡;
- 其他:静脉曲张、肛裂等。
- 注意事项:治疗时患者需避免接触他人或接地导体,以防强烈火花放电;因可能干扰无线电通讯,现已较少大规模使用。
5.历史与现状
- 起源:19世纪末由达松伐尔发明,早期用于全身治疗,后因安全性和技术限制,现仅保留局部疗法。
- 现状:现代医学中逐渐被其他高频电疗法取代,但仍在小范围应用于特定皮肤和神经疾病。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来源描述,具体临床应用需遵医嘱。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