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英文解釋翻譯、大漆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Chinese lacquer; japan; Japan(ese) lac(quer)
相關詞條:
1.bronzevarnish
分詞翻譯:
大的英語翻譯:
big; great; large
【醫】 macro-; magnum; makro-; megalo-
漆的英語翻譯:
lacquer; paint
【化】 lacquer
專業解析
大漆(Dà Qī),英文通常譯為Raw Lacquer 或Natural Lacquer,特指從漆樹(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舊稱 Rhus verniciflua)的韌皮部割取、經物理過濾初步提純後獲得的乳白色天然樹脂塗料。它是東亞地區數千年傳統漆藝的核心原材料,具有獨特的化學性質與文化價值。
一、核心定義與特性
- 植物來源:漆樹屬(Toxicodendron)分泌的樹液,主要産于中國、日本、韓國等地。中國秦巴山區、雲貴高原為重要産區。
- 化學成分:主要含漆酚(Urushiol)(約60-70%),另含漆酶(Laccase)、樹膠質、水分等。漆酚的化學結構使其在潮濕環境下經漆酶催化可自然聚合成膜。
- 物理狀态:初采時為乳白色粘稠液體,接觸空氣後氧化漸變為褐色至黑色,幹燥後形成堅硬、耐腐、絕緣的漆膜。
二、工藝與文化應用
- 傳統髹飾:作為底漆、中層漆或面漆,通過層層塗刷、打磨、推光,制成漆器。典型技法包括素髹、雕漆、螺钿鑲嵌等,代表器物如戰國曾侯乙墓漆器、明代剔紅漆盒。
- 功能性價值:漆膜耐酸堿、抗高溫(可達300℃)、防蛀防腐,古代廣泛用于家具、食器、建築構件(如故宮梁柱)。
- 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國“徽州漆器髹飾技藝”(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遺)、日本“輪島塗”等均以大漆為核心材料,體現工藝與美學的結合。
三、英文術語辨析
- Raw Lacquer:強調未加工的原始狀态。
- Natural Lacquer:區别于化學合成漆(如聚氨酯),突出其生物屬性。
- Urushi:日語“漆”的音譯,國際學術及藝術領域常用,特指東亞天然漆體系。
權威參考文獻
- 《中國大百科全書·輕工卷》“漆器”條目:定義大漆來源及工藝地位。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詳述徽州漆器髹飾技藝流程。來源:www.ihchina.cn(項目編號:Ⅷ-50)。
- 化學研究:漆酚結構分析見期刊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有機塗料進展》),如論文 Chemistry of lacquer (Urushi)。來源:ScienceDirect數據庫。
- 國際漆藝研究: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對“Urushi”技術的文獻整理。來源:www.tnm.jp。
大漆不僅是材料術語,更承載着東亞物質文明與生态智慧,其定義需結合生物學特性、工藝實踐及文化遺産三重維度。
網絡擴展解釋
大漆是一種天然樹脂塗料,具有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性能。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定義與别稱
大漆又稱天然漆、生漆、土漆、國漆,泛稱“中國漆”。它是從漆樹(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樹皮中割取的乳白色汁液,經加工制成的天然塗料。
2.成分與特性
- 主要成分:高分子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
- 物理特性:
初始為乳白色,接觸空氣後氧化為深紅色,最終形成黑色漆膜。
具有清香味,幹燥後氣味消散。
- 化學性能:耐水、耐高溫(可達250℃)、耐腐蝕、絕緣性強,被譽為“塗料之王”。
3.制作與加工
通過人工割破漆樹韌皮部收集汁液,經濾雜、脫水等工序制成成品漆。根據漆樹品種分為大木漆(野生,幹燥快)和小木漆(人工種植,幹燥較慢)。
4.應用與文化價值
- 傳統用途:古代多用于漆器、家具(如紅木)、樂器等工藝品,具有防腐和裝飾作用。
- 現代局限:因成本高、工藝複雜,建築和家裝中較少直接使用。
- 文化意義:與“蠶絲”“蜂蜜”并稱中國古代“三大寶”,是傳統工藝的重要材料。
5.産地與分布
主産于中國四川、陝西、雲南等地,日本、越南等東亞國家也有分布。
如需更完整的學術定義或工藝細節,可參考(搜狗百科)和(漢典)的權威解釋。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筆劃編碼不确定性有限自動機成批生成程式設計因素喘振觸絲代償性呼吸遞加發覺舞弊房間閥座角輔助部件高筒閥構成幀關聯編目胡蘿蔔葉堿間斷時間咔唑乙酸控制信息顯示器昆克氏腦膜炎顱穿刺術落葉松屬藐視議會目标利潤所需的銷貨額腦橋卒中紐約咖啡及糖交易所人工呼吸熔接硬面法聲帶收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