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period depreciation charges
當期折舊費(Current Depreciation Expense)是財務會計中的核心概念,指企業在當前會計期間(如月度、季度或年度)對固定資産因使用、損耗或技術過時而計提的費用。其核心含義可從漢英對照與會計實務角度解析如下:
當期(Current)
指當前會計周期(Current Accounting Period),即財務報表所覆蓋的特定時間段。
英文對應: "Current" 或 "In the Period"。
折舊(Depreciation)
反映固定資産價值因使用、時間推移或技術疊代而發生的系統性分攤。
英文對應: "Depreciation"(注意:土地通常不計提折舊)。
費(Expense)
屬于損益表中的費用類科目,直接減少當期利潤。
英文對應: "Expense"。
完整術語: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産》(財政部制定),當期折舊費需滿足以下原則:
例: 一台設備購入後第2年,其第2年的折舊額即為該年“當期折舊費”。
國際準則參考:
IAS 16(國際會計準則)要求折舊反映資産未來經濟利益的消耗模式,強調費用與期間匹配原則(Matching Principle)。
通用計算公式:
當期折舊費 = frac{固定資産原值 - 預計淨殘值}{預計使用壽命}
實務要點:
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官方發布平台)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FRS Foundation)
當期折舊費是指企業在當前會計期間(如月度、季度或年度)對固定資産計提的折舊費用,反映了該期間内固定資産因使用、技術進步或自然損耗導緻的價值減少。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概念
折舊費是固定資産成本分攤到其使用壽命内的費用,而“當期”特指企業當前核算的會計期間。例如,若企業按月核算,則“當期折舊費”為當月計提的金額。
(、、)
會計意義
企業需根據資産性質選擇折舊方法,常見方法及公式如下:
直線法(年限平均法)
公式:
$$
text{年折舊額} = frac{text{原值} - text{預計淨殘值}}{text{預計使用年限}}
$$
例如:購買一台10萬元的設備,殘值0元,使用10年,則當期年折舊費為1萬元。
(、)
工作量法
按實際使用量分攤折舊,適用于運輸設備等。
$$
text{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frac{text{原值} times (1 - text{殘值率})}{text{預計總工作量}}
$$
()
加速折舊法
計提時間
影響因素
假設企業2025年1月購入一台設備(原值12萬元,殘值率5%,使用5年),按直線法計算:
$$
text{年折舊額} = frac{120,000 times (1 - 5%)}{5} = 22,800 text{元}
$$
則2025年2月的當期折舊費(月折舊額)為:
$$
22,800 div 12 = 1,900 text{元}
$$
(、)
當期折舊費是會計核算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利潤表和稅務籌劃。企業需根據資産特性與法規要求選擇合理方法,确保財務數據真實可靠。如需完整法規或案例,可參考正保會計網校或高頓教育的專業解讀。
編入目錄布儒斯特光彈性定律承保保證書觸覺小珠醇酸帶臂電弧特性電加熱幹燥鬥志渡假勝地法耳塔氏系數廣範圍盥洗歸一電抗混合技術微電路鍵盤作業晶體生長提拉法急性流行性淋巴結炎可控性矩陣克蘭多耳氏試驗拉裂纖維尿亮酸排方程式碰撞直徑塞缪爾氏卧位搜索枯腸聽覺倒錯性聾同心光束外鎖完全幹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