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電纜以太網英文解釋翻譯、粗電纜以太網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thick Ethernet
分詞翻譯:
粗的英語翻譯:
careless; coarseness; grossly; thick; wide
【醫】 pachy-
電纜的英語翻譯:
cable
【計】 cable
【醫】 cable
【經】 cable
以太的英語翻譯:
aether; ether
【化】 aether; ether
網的英語翻譯:
meshwork; net; netting; network; toil; web
【計】 ALOHA network ALOHA
【化】 net
【醫】 mesh; net; network; rete; retia; reticulum; retinervus
專業解析
粗電纜以太網(Thick Ethernet),也稱為10BASE5,是早期以太網(Ethernet)技術的一種物理層實現标準。其名稱直觀反映了其物理特征和網絡類型:
-
術語解析
- 粗電纜 (Thick Cable):指代直徑約10毫米 的粗同軸電纜(RG-8/U或RG-11/U類型)。這種電纜阻抗為50歐姆,外部有黃色絕緣護套,具有較強的抗幹擾能力和較長的單段傳輸距離(可達500米),但剛性大、成本高、安裝不便。
- 以太網 (Ethernet):指遵循IEEE 802.3标準的局域網(LAN)技術,采用CSMA/CD(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機制進行介質訪問控制。
-
核心特征與技術規範
- 10BASE5編碼:名稱分解為:
- 10:傳輸速率為10 Mbps(兆比特每秒)。
- BASE:采用基帶傳輸(Baseband),即數字信號直接在電纜上傳輸,不調制到載波上。
- 5:單段電纜的最大長度為500米(實際設計目标為500米,有時簡稱為5×100米)。
- 連接方式:
- 設備(如工作站、服務器)通過收發器(Transceiver)接入主幹電纜。收發器使用穿刺夾(Vampire Tap)刺破電纜絕緣層與内部導體接觸。
- 收發器通過AUI電纜(Attachment Unit Interface)連接到設備的AUI接口(或網卡)。AUI電纜最長15米,提供了一定的設備部署靈活性。
- 拓撲結構:采用總線型拓撲。所有設備連接在同一根主幹同軸電纜上,形成一條線性結構。兩端需安裝50歐姆終端電阻器以消除信號反射。
-
曆史地位與應用
10BASE5是最早商業化的以太網标準(1980年代初),奠定了以太網的基礎。其優勢在于長距離傳輸能力,適用于連接建築内不同樓層的設備。然而,其缺點(安裝複雜、成本高、故障定位困難)促使了更靈活的10BASE2(細纜以太網/Thin Ethernet)和後來的雙絞線以太網(如10BASE-T)的發展并最終取代了它。
-
與細纜以太網(10BASE2)對比
- 電纜:10BASE5使用粗同軸電纜,10BASE2使用細同軸電纜(RG-58,直徑約5mm)。
- 距離:10BASE5單段最大500米,10BASE2單段最大185米。
- 安裝:10BASE5安裝更複雜(需穿刺夾、AUI線),10BASE2使用BNC T型連接器直接連接網卡,更簡便。
- 成本:10BASE5的電纜和收發器成本顯著高于10BASE2。
權威參考來源:
- IEEE 802.3-1985 Standard:定義了原始的10BASE5(以及10BASE2、10BASE-T等)規範。這是最根本的技術依據 。
- Computer Networks: A Systems Approach (Peterson & Davie):經典計算機網絡教材,詳細解釋了包括10BASE5在内的各種以太網物理層技術的曆史、原理和設計考量 。
- Wikipedia - 10BASE5:提供概述性信息、技術參數和曆史背景(請注意核實信息) 。
- Cisco Documentation - Ethernet Technologies:網絡設備領導廠商提供的技術背景資料,常包含對傳統技術的介紹 。
- The Ethernet Management Guide (Feit):曆史技術書籍,詳細記錄了早期以太網(包括10BASE5)的部署和實踐細節 。
網絡擴展解釋
粗電纜以太網是以太網發展早期使用的一種物理傳輸标準,主要應用于10Mbps的早期以太網環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背景
粗電纜以太網(10Base-5)是IEEE 802.3标準中定義的一種以太網實現方式,屬于“标準以太網”範疇。它使用粗同軸電纜作為傳輸介質,是20世紀80年代局域網的主要組網方式之一。
2.技術參數
- 電纜規格:直徑0.4英寸(約10mm)、阻抗50Ω的同軸電纜,外層有黃色絕緣層,又稱“黃色電纜”或“粗纜”。
- 傳輸距離:單段電纜最大長度為500米,通過中繼器可擴展至2500米。
- 連接方式:采用AUI接口(Attachment Unit Interface),通過“ vampire tap”(穿刺分接頭)物理接入電纜。
3.應用特點
- 抗幹擾性:由于同軸電纜的屏蔽設計,粗電纜以太網在工業環境中抗電磁幹擾能力較強。
- 部署成本:粗纜本身價格較高,且安裝複雜(需專用工具穿刺接入),後期逐漸被雙絞線取代。
4.曆史地位
粗電纜以太網是早期以太網的重要形式,與細同軸電纜(10Base-2)并存。隨着非屏蔽雙絞線(UTP)和光纖的普及,10Base-5在20世紀90年代後逐漸退出主流應用。
粗電纜以太網代表以太網技術發展中的一個階段,其技術特性為後續高速以太網的演進奠定了基礎。如需進一步了解标準細節,可參考IEEE 802.3原始文檔或網絡技術史相關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按價半失業者标題記錄不加挑剔不準加入測量程式代數解單一用詞德-福二氏試驗費藍氏管腹壁淺動脈鉻共同目的黑曲黴多糖核燃料循環宏觀物理學幻聽尖筆監護費肌電的警沖标脊柱不全裂卷積編碼默示條件模型匹配皮帶夾皮萎縮松解瞬态延遲钛酸酯偶聯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