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电缆以太网英文解释翻译、粗电缆以太网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thick Ethernet
分词翻译:
粗的英语翻译:
careless; coarseness; grossly; thick; wide
【医】 pachy-
电缆的英语翻译:
cable
【计】 cable
【医】 cable
【经】 cable
以太的英语翻译:
aether; ether
【化】 aether; ether
网的英语翻译:
meshwork; net; netting; network; toil; web
【计】 ALOHA network ALOHA
【化】 net
【医】 mesh; net; network; rete; retia; reticulum; retinervus
专业解析
粗电缆以太网(Thick Ethernet),也称为10BASE5,是早期以太网(Ethernet)技术的一种物理层实现标准。其名称直观反映了其物理特征和网络类型:
-
术语解析
- 粗电缆 (Thick Cable):指代直径约10毫米 的粗同轴电缆(RG-8/U或RG-11/U类型)。这种电缆阻抗为50欧姆,外部有黄色绝缘护套,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长的单段传输距离(可达500米),但刚性大、成本高、安装不便。
- 以太网 (Ethernet):指遵循IEEE 802.3标准的局域网(LAN)技术,采用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机制进行介质访问控制。
-
核心特征与技术规范
- 10BASE5编码:名称分解为:
- 10:传输速率为10 Mbps(兆比特每秒)。
- BASE:采用基带传输(Baseband),即数字信号直接在电缆上传输,不调制到载波上。
- 5:单段电缆的最大长度为500米(实际设计目标为500米,有时简称为5×100米)。
- 连接方式:
- 设备(如工作站、服务器)通过收发器(Transceiver)接入主干电缆。收发器使用穿刺夹(Vampire Tap)刺破电缆绝缘层与内部导体接触。
- 收发器通过AUI电缆(Attachment Unit Interface)连接到设备的AUI接口(或网卡)。AUI电缆最长15米,提供了一定的设备部署灵活性。
- 拓扑结构:采用总线型拓扑。所有设备连接在同一根主干同轴电缆上,形成一条线性结构。两端需安装50欧姆终端电阻器以消除信号反射。
-
历史地位与应用
10BASE5是最早商业化的以太网标准(1980年代初),奠定了以太网的基础。其优势在于长距离传输能力,适用于连接建筑内不同楼层的设备。然而,其缺点(安装复杂、成本高、故障定位困难)促使了更灵活的10BASE2(细缆以太网/Thin Ethernet)和后来的双绞线以太网(如10BASE-T)的发展并最终取代了它。
-
与细缆以太网(10BASE2)对比
- 电缆:10BASE5使用粗同轴电缆,10BASE2使用细同轴电缆(RG-58,直径约5mm)。
- 距离:10BASE5单段最大500米,10BASE2单段最大185米。
- 安装:10BASE5安装更复杂(需穿刺夹、AUI线),10BASE2使用BNC T型连接器直接连接网卡,更简便。
- 成本:10BASE5的电缆和收发器成本显著高于10BASE2。
权威参考来源:
- IEEE 802.3-1985 Standard:定义了原始的10BASE5(以及10BASE2、10BASE-T等)规范。这是最根本的技术依据 。
- Computer Networks: A Systems Approach (Peterson & Davie):经典计算机网络教材,详细解释了包括10BASE5在内的各种以太网物理层技术的历史、原理和设计考量 。
- Wikipedia - 10BASE5:提供概述性信息、技术参数和历史背景(请注意核实信息) 。
- Cisco Documentation - Ethernet Technologies:网络设备领导厂商提供的技术背景资料,常包含对传统技术的介绍 。
- The Ethernet Management Guide (Feit):历史技术书籍,详细记录了早期以太网(包括10BASE5)的部署和实践细节 。
网络扩展解释
粗电缆以太网是以太网发展早期使用的一种物理传输标准,主要应用于10Mbps的早期以太网环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背景
粗电缆以太网(10Base-5)是IEEE 802.3标准中定义的一种以太网实现方式,属于“标准以太网”范畴。它使用粗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是20世纪80年代局域网的主要组网方式之一。
2.技术参数
- 电缆规格:直径0.4英寸(约10mm)、阻抗50Ω的同轴电缆,外层有黄色绝缘层,又称“黄色电缆”或“粗缆”。
- 传输距离:单段电缆最大长度为500米,通过中继器可扩展至2500米。
- 连接方式:采用AUI接口(Attachment Unit Interface),通过“ vampire tap”(穿刺分接头)物理接入电缆。
3.应用特点
- 抗干扰性:由于同轴电缆的屏蔽设计,粗电缆以太网在工业环境中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强。
- 部署成本:粗缆本身价格较高,且安装复杂(需专用工具穿刺接入),后期逐渐被双绞线取代。
4.历史地位
粗电缆以太网是早期以太网的重要形式,与细同轴电缆(10Base-2)并存。随着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光纤的普及,10Base-5在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退出主流应用。
粗电缆以太网代表以太网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其技术特性为后续高速以太网的演进奠定了基础。如需进一步了解标准细节,可参考IEEE 802.3原始文档或网络技术史相关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艾奇蜡精编译速率不受约束不完全的不正派拆卸程序唇形密封圈德尔比沙门氏菌反对工会的基金肺终芽分体生殖高帽子宏观力学混合性下疳剑突痛胶质石墨机盖压紧手轮历史成本与可实现净值孰低离子性炮门朴动曲度计区区去氧胆酸色散分光法十六碳二烯酸碎石槌剔除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