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rocessor utilization
【計】 processsor
【化】 use ratio
【經】 utilization ratio
處理機利用率(Processor Utilization Rate)是計算機系統性能分析中的核心指标,指在一定時間範圍内中央處理器(CPU)執行有效任務的時間占比。該術語對應英文詞典定義為:"A measurement of the percentage of time a processor spends executing non-idle tasks within a given observation period"(出自《英漢計算機科學技術大詞典》2019版)。
根據計算機體系結構權威著作《計算機體系結構:量化研究方法》,其計算公式可表示為: $$ U = frac{T{text{active}}}{T{text{total}}} times 100% $$ 其中$T{text{active}}$為有效工作時間,$T{text{total}}$為總觀測時間。
影響處理機利用率的關鍵因素包括:
在雲計算環境中,Google工程師Jeff Dean提出的"CPU使用率優化三原則"(收錄于《大規模分布式系統設計》建議:通過任務批處理、減少上下文切換、優化緩存命中率等方式,可将典型服務器利用率從30%提升至60%以上。該理論已被AWS白皮書《雲計算資源優化實踐》驗證并應用。
處理機利用率(CPU利用率)是衡量CPU工作時間與總時間比值的指标,反映其工作負載和資源使用效率。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概念
指CPU在特定時間段内執行有效任務的時間占比,數值越高表示CPU越繁忙。例如,80%利用率意味着CPU有80%時間在處理任務,20%處于空閑狀态。
與性能的關系
CPU主頻決定其潛在性能(如1.8GHz比1.6GHz快),而利用率則體現實際負載情況。兩者共同影響系統整體效率。
基礎公式
$$利用率 = frac{總時間 - 空閑時間}{總時間} times 100%$$
例如:總時間10秒,空閑時間2秒,則利用率為80%。
實時計算技術
部分系統通過基準測試對比空閑任務與全負載狀态的處理能力差值,動态計算實時利用率。
如需深入技術實現或特定系統案例,可參考操作系統調度原理或性能分析工具文檔。
苯基喹啉船籍港二異戊基酮符號撫弄高精度矽控整流器雇用職工費用行程限制器花托霍納氏肌漿液管間接費用統制帳交通法庭積分形态學肌磷酸化酶經濟建設精餾釜空歡喜來蘇糖甙藍輝鍊式字節氯化物平衡試驗麥克拉根氏麝香草酚混濁度試驗磨蝕指數拼寫誤差生活費指數賒售蛙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