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Ochsner's ring
abstruse; profound
gram; gramme; overcome; restrain
【醫】 G.; Gm.; gram; gramme
this
【化】 geepound
accept; admit; receive
【計】 nano
family name; surname
annulus; hem in; link; loop; ring; surround
【計】 ring up; toroid
【化】 ring
【醫】 annuli; anulus; band; circle; circulus; cycle; cyclo-; gyro-; loop; orb
ring; verge
奧克斯納氏環(Ochsner's ring)是一個醫學術語,特指在直腸内壁形成的慢性炎症性纖維化狹窄環。該術語主要用于描述由長期肛裂、感染或創傷導緻的直腸黏膜下層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環狀瘢痕攣縮,進而引起直腸管腔狹窄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解剖位置
奧克斯納氏環位于直腸下段,距肛緣約2-3厘米處,是直腸黏膜與肛管皮膚交界區(齒狀線附近)的環狀狹窄帶。其本質是慢性炎症反複刺激導緻的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形成類似"束帶"的病理結構。
形成機制
長期存在的肛裂、直腸周圍膿腫或手術創傷可引發局部組織修複異常,成纖維細胞過度增殖并分泌大量膠原纖維,最終形成缺乏彈性的瘢痕環。這一過程符合"炎症-纖維化-狹窄"的病理演變規律(來源:Schwartz's Principles of Surgery, 11th ed., Chapter 30)。
該術語以美國外科醫生阿爾伯特·奧克斯納(Albert Ochsner, 1858-1925)命名。奧克斯納是芝加哥外科醫學院的創始人之一,他在1898年首次系統描述了直腸慢性潰瘍繼發纖維化狹窄的病理特征,并強調早期幹預對預防不可逆狹窄的重要性(來源:Ochsner AJ.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Ulcer of the Rectum. Ann Surg 1898)。
患者常表現為進行性排便困難、便條變細及肛門疼痛。直腸指診可觸及質硬、固定的環狀狹窄帶,腸鏡可見黏膜蒼白、失去正常皺襞。需與直腸癌、克羅恩病狹窄鑒别,确診依賴組織病理學檢查(來源: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21st ed., Section 5)。
隨着醫學發展,"奧克斯納氏環"作為曆史術語已較少使用,當前臨床更傾向于采用"直腸纖維化狹窄"或"肛管直腸環狀狹窄"等描述性診斷。其治療核心在于解除梗阻,輕症可行擴肛術,重症需手術切除瘢痕組織(來源:Gordon PH, Nivatvongs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urgery for the Colon, Rectum, and Anus. 4th ed.)。
參考文獻
因原始文獻無電子版,權威來源可查閱:
- Ochsner AJ. (1898) Annals of Surgery 28(4):479-487(可通過JSTOR數據庫檢索DOI:10.1097/00000658-189810000-00001)
- 《施瓦茨外科學原理》第11版(ISBN 978-0071796750)第30章
- 《薩比斯頓外科學》第21版(ISBN 978-0323640626)第5部分
“奧克斯納氏環”是一個醫學領域的專業術語,其英文對應名稱為Ochsner's ring。以下是相關解析:
詞源構成
該名稱由德語姓氏“Ochsner”+醫學詞綴“環”組合而成,屬于典型的人名命名法醫學術語,常見于描述人體特定部位的環狀解剖結構或病理現象。
應用場景推測
由于檢索結果未明确說明具體定義,結合醫學術語規律推測,可能與以下領域相關:
參考資料建議
若需更精準的定義,建議通過以下途徑獲取:
注:現有公開資料中關于該術語的詳細解釋較為有限,以上分析基于術語命名規則及常見醫學場景推斷。建議結合專業醫學文獻進一步确認。
哀鳴畢業生的潮汐表大米浮動屬性擱置的古巴香脂鼓風調節器荒唐滑線彙編語言元素可塑性粘土連續熔解離婚糾纏六氯合三價銥酸鈉粒子的聚集卵巢系膜免費郵寄摩擦雜音末梢邊胚細胞變性鉛浴槽淬火契約義務生骨粉生效二氧化碳食物特應停止執行令體溫計外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