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transmission utilization ratio
transmission; transmit
【計】 transfers; transmission; transput; X; XFER
【化】 use ratio
【經】 utilization ratio
在通信工程領域,傳輸利用率(Transmission Efficiency)指通信系統在單位時間内有效傳輸數據量與理論最大傳輸容量的比值。該指标衡量信道資源的實際使用效能,英文術語對應"Bandwidth Utilization Efficiency"。
其核心計算公式為: $$ eta = frac{D{eff}}{C times T} times 100% $$ 其中$D{eff}$代表有效載荷數據量,$C$為信道理論容量,$T$為傳輸時間窗口。該公式被收錄于《現代通信原理》(人民郵電出版社,2022年版)第三章網絡性能分析中。
典型應用場景包括:
影響傳輸利用率的關鍵因素涉及調制方式選擇、協議開銷比例、誤碼重傳機制等。在5G NR标準中,通過靈活參數集配置可将利用率提升至92%以上(3GPP TS 38.214 V17.1.0技術規範)。
傳輸利用率是衡量數據傳輸效率的核心指标,通常指有效數據在傳輸過程中所占的時間或帶寬比例。以下是詳細解析:
傳輸利用率可細分為兩種形式:
理論利用率: $$ 利用率 leq frac{w}{2BD+1} $$ 其中w為發送窗口大小,BD為帶寬延遲積包含的數據幀數
實際利用率: $$ 實際利用率 = frac{w cdot T_s}{T_s + RTT + T_a} $$
參數 | 影響方式 | 優化方向 |
---|---|---|
發送窗口大小 | 窗口越大利用率越高 | 動态調整窗口策略 |
帶寬延遲積 | 決定最大有效窗口容量 | 提升帶寬或降低延遲 |
幀結構設計 | 控制幀占比影響有效數據率 | 優化封裝協議減少開銷 |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實際應用中傳輸利用率無法達到100%,主要受限于協議開銷(如網頁提到的編碼/封裝開銷)和物理層特性。通過協議優化(如采用頭部壓縮技術)和硬件升級(提高帶寬)可提升該指标。
八十列卡片不可耐限度不在職經理粗銻等概率的反射回波關節切開術耗散力肩台冠精餾酒精急性痙攣性外翻足急性子絕緣螺栓可熔的臨界流态化離心套氯含量錨定摹仿偶然發生的損失汽提塔效率熱功當量弱收斂色調上層管理人員閃光感性心搏水密輸入欄透水的拖着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