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ropagation delay time
transmission; transmit
【計】 transfers; transmission; transput; X; XFER
【電】 time delay
傳輸時延(Transmission Delay),在計算機網絡和通信工程領域,是一個描述數據從發送端開始傳輸到完成傳輸所需時間的關鍵性能指标。以下是基于漢英詞典視角的詳細解釋:
漢英詞典釋義
傳輸時延指數據幀從發送方進入傳輸介質到完全送出所需的時間,其計算公式為:
$$ text{傳輸時延} = frac{text{數據包長度 (bits)}}{text{信道帶寬 (bps)}} $$
例如:傳輸1MB文件(8,388,608 bits)在100Mbps帶寬下時延約為83.9毫秒。
技術本質
該時延反映數據在發送端隊列中的等待時間,與數據量和鍊路帶寬直接相關,區别于傳播時延(信號在介質中的物理傳輸時間)。
标準文獻定義
IEEE 802.3标準将傳輸時延描述為“MAC幀從第一個比特發送到最後一個比特離開PHY接口的時間間隔”。
學術著作解釋
《計算機網絡:自頂向下方法》(Kurose & Ross)強調其與數據包長度和鍊路傳輸速率的數學關系,是網絡性能分析的四大時延之一。
5G網絡優化
在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場景中,需将傳輸時延壓縮至1ms以内以滿足工業自動化需求。
衛星通信系統
高軌衛星因長距離傳播時延顯著,但地面站的傳輸時延仍取決于數據塊大小與上行鍊路帶寬之比。
參考文獻來源
傳輸時延(Transmission Delay)是網絡性能指标中的重要概念,具體含義和特點如下:
傳輸時延指數據從發送端開始傳輸到完全發送到信道中所需要的時間,即數據塊從進入傳輸介質到全部發送完畢的耗時。例如,一個1GB的文件通過帶寬1Gbps的鍊路傳輸時,傳輸時延為8秒(計算方式見下文)。
傳輸時延可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 text{傳輸時延} = frac{text{數據幀長度(比特)}}{text{信道帶寬(比特/秒)}} $$ 例如,傳輸1000比特的數據幀,帶寬為100Mbps時,時延為$1000/10=0.01$毫秒。
對比項 | 傳輸時延 | 傳播時延 |
---|---|---|
決定因素 | 數據量大小、帶寬 | 傳輸距離、介質傳播速度 |
典型場景 | 文件下載 | 衛星通信 |
計算公式 | 數據長度/帶寬 | 信道長度/信號傳播速率 |
若需進一步了解其他時延類型(如處理時延、排隊時延),可參考來源完整内容。
奔湧筆試成核作用唇頸的粗丁烷多部件法人的高溫帶钴彈固态成份謹靜電四極透鏡靜量分析卷片局部節裂據有命令可再定位的唠叨不已的老鹳草連續性細胞再循環反應堆内眦尿藍母葡萄糖酸铵屈展旋伸征使用高壓脈沖來消減心髒送水管調度次序網闆魏格特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