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淋巴溢英文解釋翻譯、耳淋巴溢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lymphotorrhoea
分詞翻譯:
耳的英語翻譯:
ear; erbium
【醫】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淋巴溢的英語翻譯:
【醫】 lymphorrhagia; lymphorrhea
專業解析
耳淋巴溢(Lymphorrhea of the Ear)是一個描述特定耳部症狀的醫學術語,指耳部淋巴液異常滲漏或溢出的現象。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 術語構成與字面含義
- 耳 (Ěr / Ear): 指耳朵,聽覺器官。
- 淋巴 (Línbā / Lymph): 指淋巴液,是存在于淋巴管内的無色透明液體,由組織液滲入淋巴管形成,含有淋巴細胞,參與免疫防禦和體液平衡。
- 溢 (Yì / Overflow, Leakage): 指液體充滿并流出、洩漏。
- 整體字面義: 耳朵部位淋巴液的異常流出或溢出。
二、 醫學定義與病理背景
耳淋巴溢特指由于内耳(尤其是耳蝸和前庭系統)的淋巴系統(内淋巴和外淋巴系統)發生破裂或損傷,導緻其内的淋巴液漏出到中耳腔或外耳道的情況。這通常是一種病理狀态,而非正常生理現象。
- 内淋巴系統: 位于膜迷路内,其内淋巴液富含鉀離子(K⁺),對維持毛細胞功能和内耳電位至關重要。
- 外淋巴系統: 位于骨迷路與膜迷路之間,其外淋巴液成分與腦脊液相似,富含鈉離子(Na⁺),起到緩沖和傳遞聲波的作用。
- 溢出的淋巴液: 根據損傷部位不同,漏出的可能是内淋巴或外淋巴。外淋巴漏更為常見,通常表現為清亮、水樣液體從耳道流出或積聚在中耳腔。内淋巴漏相對少見,液體性質相似,但病理機制和影響有所不同。
三、 常見原因與臨床表現
- 主要原因:
- 創傷: 頭部外傷(如颞骨骨折)、手術損傷(如中耳或内耳手術)、氣壓傷(如潛水、飛行)。
- 自發性: 原因不明,可能與先天性骨結構缺陷(如镫骨底闆、圓窗或卵圓窗區域)、内耳壓力異常增高(如梅尼埃病急性發作時)有關。
- 炎症或感染: 嚴重的中耳炎或内耳炎可能導緻結構破壞。
- 腫瘤: 累及颞骨或内耳的腫瘤可能侵蝕骨質導緻淋巴漏。
- 主要症狀:
- 耳漏: 最主要的症狀,表現為單側耳朵持續或間斷流出清亮、水樣液體(區别于膿性、血性或粘稠分泌物)。
- 聽力下降: 感音神經性聾或混合性聾,常為突發性或波動性。
- 眩暈/平衡障礙: 由于内耳平衡器官功能受影響,可伴有旋轉性眩暈、惡心、嘔吐。
- 耳鳴: 患耳出現嗡嗡聲、嘶嘶聲等異常聲音。
- 耳悶脹感: 部分患者有此感覺。
四、 診斷與意義
耳淋巴溢是一種需要及時診斷和處理的病症。持續的淋巴液漏出可能導緻:
- 頑固性聽力損失。
- 反複發作的眩暈。
- 增加顱内感染(如腦膜炎)的風險(尤其與外淋巴漏相關)。
診斷需結合病史、體格檢查(觀察耳漏性質、鼓膜情況)、聽力學檢查(純音測聽、言語測聽)、前庭功能檢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學檢查(高分辨率颞骨CT、MRI)。有時需收集漏出液進行生化分析(如檢測β2轉鐵蛋白,一種僅存在于腦脊液和外淋巴液中的蛋白)來确診。
五、 漢英對應與總結
- 中文術語: 耳淋巴溢
- 英文對應術語: Lymphorrhea of the Ear (或更特指 Perilymph Fistula - 外淋巴瘘, Endolymphatic Leak - 内淋巴漏)
- 核心含義: 指因内耳結構(尤其是圓窗、卵圓窗或骨迷路)完整性破壞,導緻内耳淋巴液(外淋巴或内淋巴)漏入中耳腔或外耳道的病理狀态。其主要表現為清亮水樣耳漏,常伴隨聽力下降和眩暈。這是一種需要積極尋找病因并進行幹預的嚴重耳科疾病。
權威參考來源:
- 《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3版) - 詳細描述了耳淋巴漏(特别是外淋巴瘘)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原則。 (注:此為經典中文醫學教材,無公開線上鍊接,請查閱實體書或醫學數據庫如知網、萬方等)
- Cummings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7th Edition) - 權威英文耳鼻喉科專著,對 perilymph fistula (外淋巴瘘) 和 endolymphatic leak (内淋巴漏) 有系統闡述。 (來源:Elsevier 出版,可通過醫學圖書館或線上平台如 ClinicalKey 獲取)
- National Institute on Deafness and Other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NIDCD) - Perilymph Fistula - 提供關于外淋巴瘘的概述信息。 (來源:https://www.nidcd.nih.gov/health/perilymph-fistula)
網絡擴展解釋
“耳淋巴溢”這一表述在醫學專業術語中并不常見,可能是對“耳溢液”或“淋巴液相關耳部異常”的混淆描述。結合相關醫學資料,可能涉及以下兩類情況:
一、耳溢液(耳漏)
耳溢液指外耳道異常液體流出,根據分泌物性質可分為:
- 漿液性:常見于外耳濕疹、外傷等淺層皮膚糜爛,滲出液較清亮。
- 黏液性:多由中耳炎引起,分泌物黏稠可拉絲,如腮腺瘘管也可能導緻類似表現。
- 膿性:與細菌感染相關,如外耳道疖腫、化膿性中耳炎,膿液可能帶臭味或呈搏動性流出。
- 水樣:若為清亮液體,需警惕腦脊液耳漏(顱腦外傷或手術并發症)或外淋巴瘘(内耳結構損傷導緻淋巴液漏出)。
二、淋巴系統相關疾病
若涉及淋巴結腫大或淋巴液異常,可能與以下情況相關:
- 淋巴結炎症:如耳周淋巴結因細菌/病毒感染腫大(如結核、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但通常表現為腫塊而非液體溢出。
- 腫瘤性疾病:淋巴瘤、轉移癌等可能引起淋巴結腫大,但需結合其他症狀(如體重下降、持續發熱)判斷。
建議
若出現耳部異常液體流出,需根據分泌物性質及伴隨症狀(如頭痛、聽力下降、外傷史)及時就醫。醫生可能通過耳鏡檢查、CT/MRI或實驗室檢測(如β2轉鐵蛋白檢測腦脊液)明确診斷。避免自行處理,以防感染加重或延誤治療。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薄荷烷保羅氏征部分脫硫參數接收塊從中調停存信器芯片密度段彙編兌付發芽管分費類封鎖協議高速車道歌喉貴蛋白石火判法甲矽醚硫基淨化的可以上訴的楝子油磷酸鈣顱測量學茅術耐候化性能内膜炎派生語言人體染色體國際體制商品檢驗證明書上皮下叢嗜中性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