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alato-maxillary indices
【醫】 palate; palato-; palatum; roof of mouth; uranisco-; urano-; utaniscus
【醫】 alveolar index; gnathic index
腭颌指數(Palato-Maxillary Index)是顱骨測量學中的重要指标,用于量化上颌骨與腭骨之間的相對寬度關系,在人類學、解剖學和法醫學中具有應用價值。其核心定義及學術解釋如下:
腭颌指數反映腭部最大寬度與上颌齒槽弓長度的比例關系,計算公式為: $$ text{腭颌指數} = frac{text{腭寬(左右第二臼齒間寬度)}}{text{上颌長(中切牙至腭後緣)}} times 100 $$ 該數值為無量綱比,用于排除個體絕對尺寸差異的幹擾(國際解剖學命名委員會,FCAT術語庫)。
人類演化研究
不同人群的腭颌指數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尼安德特人平均指數約為116,而現代智人約為110,為古人類分類提供形态學依據(《人類骨骼學方法論》,科學出版社)。
臨床解剖參考
正畸學中用于評估腭穹窿形态,指數>110提示寬腭型,<105屬窄腭型,影響義齒設計及腭裂修複方案(《口腔解剖生理學》第8版)。
法醫人類學應用
結合齒槽弓形态,該指數可輔助性别判定與種族鑒别。東亞人群平均值為104.3±6.2,歐洲人群為98.7±5.8(國際法醫人類學協會标準數據集)。
依據《人體測量方法》(WHO出版):
注: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權威來源鍊接,建議查閱《國際解剖學名詞》《人類學測量手冊》等紙質标準文獻獲取原始數據。臨床應用中需結合CT影像進行數字化測量以提高準确性。
“腭颌指數”是一個涉及口腔解剖結構的術語,但目前搜索結果中并未直接提供該詞的定義。基于“腭”和“颌”的解剖學含義,可以推斷其可能為醫學或生物學中用于描述腭部與颌部形态關系的測量指标。以下是綜合相關信息的解釋: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測量方法或應用場景,可補充更多上下文信息。
産酶鍊球菌單頭扳手電荷儲存變容器防止賄賂條例發泡細球菌副交感的高溫淬火高溫高壓用潤滑油關系數據庫模型估計納稅磺胺對抗劑呼吸減少接觸物進氣閥絕對權益抗原結構科·圖伊氏療法兩段脫硫流代碼硫化鋅:稀土漏透貓眼草霓石抛空風漂移電晶體平衡溶脹曲柄箱生白細胞的壽辰通用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