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dum sola
bachelorhood; celibacy; singleness; singleton; spinsterhood
【法】 singlehood; unmarried state
course; length; period; session
【經】 period; session
獨身期間在漢英詞典中的釋義及文化解析如下:
漢語語義
“獨身期間”指個體處于未婚、離異或喪偶後未再婚的狀态時段,強調暫時性或階段性的單身狀态(非終身不婚)。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對“獨身”的釋義延伸。
英語對應譯法
來源:《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中“singlehood”詞條,指“the state of not being married”。
該詞隱含兩層社會語境:
文化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藍皮書:202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提及中國單身人口突破2.4億,其中74%為主動選擇短期獨身。
“獨身期間的居住方式影響個體社會資本積累”
(出處:《社會學研究》2023年第4期,DOI:10.19934/j.cnki.shxyj.2023.04.007)
《民法典》第1050條中“獨身期間財産”對應英文“property acquired during singlehood”。
英語需避免直譯“during single”的歧義(可能誤指“單一物品”),應使用完整短語:
✅ 規範表達:“during her years of singlehood”(強調時段)
❌ 歧義表達:“during single”
中文概念 | 英語近義表述 | 文化差異提示 |
---|---|---|
獨身期間 | Period of voluntary singlehood | 西方更常用“between relationships”強調情感空窗 |
主動獨身 | Intentional singlehood | 中文側重社會角色,英文側重關系狀态 |
注:以上釋義整合自《現代漢語詞典》《牛津英語詞典》及中英社會學文獻,符合語言規範性與文化適用性。具體語境建議結合《新時代漢英大詞典》(第二版)第543頁進一步驗證用法。
“獨身期間”指個人處于未婚或主動選擇不婚狀态的時間段,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法律層面
在婚姻法律中,“獨身期間”可能指離婚後至再婚前必須遵守的法定等待期(如部分國家規定離婚後需間隔6個月至1年才能再婚)。此概念與拉丁語“dum sola”相關,強調法律程式中對婚姻狀态的限制。
宗教領域
佛教出家制度中,獨身期間可指向正式受戒前的考驗階段。例如女性需經曆2年的“式叉摩那”觀察期,帶發修行并通過考驗後才能成為比丘尼。
社會選擇
指個人主動選擇不婚或暫時保持單身的狀态,例如:
文學與曆史用例
《獄中雜記》中“獨身無親戚者”指無家庭羁絆的單身狀态;魯迅書信提到“獨身在京”則反映特定時期的生活狀态。
提示:若涉及具體法律程式或宗教儀軌中的獨身期間,建議通過權威渠道(如民政局或宗教機構)确認具體要求。
阿氏螺旋水泵半連續性生産标志檢測波節直徑攙以劣質出嫁電勢分析法多體畸胎多種稅率二液界面附屬工具感膠離子幹燥磷酸鈉高壓蒸汽毀壞性測試間接材料成本進站标志可供選擇的條文兩液電池鐮狀叢核變形蟲屬目标程式構造凝固物前壁羟基乙醛鉛接頭碎骨片清除術隨身物銻的化合物外程式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