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炖英文解釋翻譯、炖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braise; braize; jug; pot-roast; simmer; stew

相關詞條:

1.pot-roast  2.simmer  3.braize  4.braise  5.jug  6.stewing  

例句:

  1. 他吃了整整一聽肉。
    He ate a whole tin of stew.
  2. 這肉得幾個鐘頭。
    The meat needs to stew for several hours.
  3. 用文火把菜一小時。
    Simmer the stew for an hour.
  4. 你嘗得出肉裡有大蒜味兒嗎?
    Can you taste the garlic in this stew?
  5. 把馬鈴薯十分鐘。
    Keep the potatoes on the simmer for ten minutes.
  6. 你喜歡吃牛肉嗎?
    Do you like stewed beef?

專業解析

"炖"作為漢語烹饪術語,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stew"或"braise"兩種譯法。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該字包含兩層核心含義:① 用文火久煮使食物熟爛的烹饪方式;② 把盛有食物的器皿放在熱水裡加熱的隔水加熱法。

從烹饪學角度分析,《中國烹饪技法大全》指出"炖"具有三個關鍵特征:① 液體介質以水或高湯為主,液面需浸沒食材的2/3;② 火候控制要求先武火煮沸,後轉文火慢煨;③ 烹饪時長通常在1小時以上,肉類食材中心溫度需達到72℃并保持20分鐘。這種技法與西方"stew"的主要差異在于:中式炖制更強調原汁保留,而西方炖菜常加入葡萄酒等酸性調料。

英語權威詞典《牛津英漢雙解詞典》将"braise"解釋為"用少量液體在密閉容器中慢煮",這與中文"炖"的第二層含義高度吻合。美國烹饪學院出版的《專業烹饪技術》特别指出,理想炖制溫度應控制在85-95℃之間,既能分解膠原蛋白,又可避免蛋白質過度緊縮。

在飲食文化層面,《中華飲食文化史》記載,炖法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時期的"鼎食",發展至宋代形成完整的火候理論體系。現代營養學研究顯示,炖制能使食材中的水溶性維生素析出率達65%,同時将脂肪含量降低40%。這種技法特别適合處理老禽、硬質根莖類食材,通過長時間溫和加熱實現質構改良。

網絡擴展解釋

“炖”是中文中常見的烹饪術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慢火長時間加熱使食物軟爛,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煨煮食物
    指将食材與湯水、調料一同用文火慢煮至軟爛,如“炖肉”“清炖雞”。
    示例:老牛肉需炖三小時以上才能軟爛()。

  2. 隔水加熱
    将盛有液體(如藥、酒)的容器置于水中,通過水浴間接加熱,如“炖藥”“炖酒”。


二、烹饪技法分類

根據是否直接接觸火源,分為兩種方法():

  1. 不隔水炖

    • 食材焯水去腥後,加調料和水直接炖煮,先大火煮沸,再轉小火慢炖2-3小時。
    • 特點:湯汁濃郁,適合肉類。
  2. 隔水炖

    • 食材放入密封容器,置于沸水鍋中蒸煮3小時左右。
    • 特點:保留原汁鮮香,湯汁清澈,適合滋補湯品。

三、方言與讀音


四、常見組詞


如需更詳細的烹饪步驟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權威來源如《漢典》或烹饪百科。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半拖挂式槽車被動運動的便士重量大觀煅燒窯二十甲基壬矽氧烷共濟失調的公私合營保險公司會話式程式設計系統簡單支付指示簡約平均預期壽命角膜散光計弧記憶的拒付聲明淋巴細胞趨向性零食瀝青性質餾出物氯代苯乙酮羟鍊黴素前膝跛行氣固平衡染色質溶解乳醇散束輸入超過輸出的貿易索引鍵調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