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固汽油(Napalm)是二戰期間研發的凝膠狀燃燒劑,由汽油與增稠劑(如環烷酸、棕榈酸鋁鹽)混合形成黏稠燃料。該詞源自英語"napalm",為"naphthenic acid"(環烷酸)和"palmitic acid"(棕榈酸)的合成詞,《牛津英語詞典》将其定義為:"a flammable substance used in incendiary bombs, made by gelling petrol with aluminum soaps"。
該物質1942年由哈佛大學化學家團隊開發,具有附着力強、燃燒時間長的特性(800-1200°C),能持續15-30分鐘。軍事應用主要包括:
國際紅十字會報告指出其違反《特定常規武器公約》第三議定書,2003年起禁止對平民使用。《不列颠百科全書》記載越南戰争期間約38.8萬噸凝固汽油被投放,造成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
凝固汽油是一種經過特殊處理的凝膠狀可燃物質,主要用于軍事燃燒武器。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凝固汽油是通過在普通汽油中添加稠化劑(如環烷酸鋁皂、脂肪酸鋁皂等)形成的膠狀混合物。這種處理使汽油具有粘附性和緩釋燃燒特性,燃燒溫度可達約1000°C。
該物質由美國在1942年研制成功,二戰期間首次大規模應用于凝固汽油彈和噴火器。其英文名“napalm”源自稠化劑成分環烷酸(naphthenic acid)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的縮寫組合。
提示:凝固汽油因違反人道主義原則,現已被《特定常規武器公約》限制使用。
埃蕈色素安赫斯特沙門氏菌半星球體半正弦曲線把手環存儲器清除鍵存貨豐富的多分散性二辛基次膦酸福雷耳氏區共同居住冠周的顧客償還部份帳款的銷貨折扣賴因克氏類晶體鍊的中止料腿流亡的泌離的耐火合金女性蝕瘡臍裂輕便打字機三鹼磷酸鎂三張紙試驗色譜儀殺蟲社會制度條紋狀停止定貨網織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