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ill rolling tremor
nip; pinch; tweak
bolus; pellet; pill
appearance; kind; sample; shape
【醫】 sample
quiver; thrill; tingle; tremble
【醫】 fremitus; thrill; trembling; tremens; tremor; tremulation; trepidatio
trepidation
捏丸樣震顫(Pill-Rolling Tremor) 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最具特征性的臨床表現之一,屬于靜止性震顫(Resting Tremor)的一種特殊形式。其名稱源于患者手部動作的外在形态,具有重要的臨床診斷價值。以下從漢英詞典及醫學專業角度詳細解釋:
運動形式
手指以掌指關節為軸心,進行交替性屈伸和内收外展運動,形成連續的“搓動”或“揉捏”動作。頻率通常為4–6 Hz(次/秒),幅度中等。
典型部位
最常見于手部(單側或雙側不對稱),可擴展至同側下肢、下颌或舌部,但極少累及頭部。
多巴胺缺乏引發丘腦底核(STN)過度興奮,進而增強蒼白球内側部(GPi)對丘腦的抑制輸出,最終幹擾皮質運動控制,誘發節律性震顫。
帕金森病的标志性症狀:
約70%的帕金森病患者以捏丸樣震顫為首發症狀,是診斷的重要依據(需排除藥物性、血管性等其他繼發性震顫)。
鑒别診斷要點:
《哈裡森内科學》(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第21版詳細描述帕金森病震顫類型,強調捏丸樣震顫的病理生理學基礎與多巴胺能系統損傷的直接關聯。
來源:Jameson J.L., et al.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1e. McGraw Hill.
《神經病學》(Neurology)期刊研究
指出基底神經節-丘腦-皮質環路振蕩異常是靜止性震顫的核心機制,并通過腦深部電刺激(DBS)研究驗證其神經通路。
來源:Deuschl G., et al. (2000).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arkinsonian tremor: A review. Neurology, 55(11 Suppl 4), S8-S14.
國際運動障礙學會(MDS)臨床診斷标準
明确将靜止性震顫(含捏丸樣震顫)列為帕金森病支持性診斷标準(Supportive Criteria)的核心表現之一。
來源:Postuma R.B., et al. (2015). MDS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arkinson's disease. Movement Disorders, 30(12), 1591-1601.
捏丸樣震顫是帕金森病的特異性運動症狀,其獨特的“搓丸”動作模式源于基底神經節多巴胺能通路損傷所緻的節律性振蕩。臨床識别此體征對早期診斷帕金森病具有關鍵意義,需結合神經解剖機制與權威診斷标準綜合評估。
“捏丸樣震顫”可能是對“搓丸樣震顫”的誤寫或口語化表達。搓丸樣震顫是一種典型的神經系統疾病症狀,尤其與帕金森病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搓丸樣震顫(Pill-Rolling Tremor)是靜止性震顫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患者手部在放松靜止時出現規律性抖動,表現為拇指與食指(或合并其他手指)反複做類似“搓藥丸”的交替動作,頻率為每秒4-6次。
類型 | 發生時機 | 典型表現 | 常見疾病 |
---|---|---|---|
搓丸樣震顫 | 靜止時 | 拇指-食指搓動 | 帕金森病 |
意向性震顫 | 運動時 | 接近目标時加重 | 小腦病變 |
姿勢性震顫 | 維持姿勢時 | 上肢平舉時抖動 | 特發性震顫 |
撲翼樣震顫 | 任意狀态 | 手腕不規則拍動 | 肝性腦病 |
搓丸樣震顫常合并其他特征,如:
如果發現類似症狀,建議及時至神經内科就診,通過體格檢查(如指鼻試驗)和影像學檢查(如DAT-SPECT)明确診斷。早期幹預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比較讀出腸闆抽樣定理除神經法刺殺多欄式帳戶法放射療法反射阻抗非抗原性的伏耳達格森杆菌複染色感應焊光譜式氣體分析器谷粉營養障礙接穗即期現金報酬連續-環流抹殺皮革代用品平均有效系數缺貨成本乳牙前出牙三氯甲鍺烷時鐘系統調查和核基挑逗替莫碘铵通道細胞外滲微分電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