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ill rolling tremor
nip; pinch; tweak
bolus; pellet; pill
appearance; kind; sample; shape
【医】 sample
quiver; thrill; tingle; tremble
【医】 fremitus; thrill; trembling; tremens; tremor; tremulation; trepidatio
trepidation
捏丸样震颤(Pill-Rolling Tremor) 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之一,属于静止性震颤(Resting Tremor)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名称源于患者手部动作的外在形态,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以下从汉英词典及医学专业角度详细解释:
运动形式
手指以掌指关节为轴心,进行交替性屈伸和内收外展运动,形成连续的“搓动”或“揉捏”动作。频率通常为4–6 Hz(次/秒),幅度中等。
典型部位
最常见于手部(单侧或双侧不对称),可扩展至同侧下肢、下颌或舌部,但极少累及头部。
多巴胺缺乏引发丘脑底核(STN)过度兴奋,进而增强苍白球内侧部(GPi)对丘脑的抑制输出,最终干扰皮质运动控制,诱发节律性震颤。
帕金森病的标志性症状:
约70%的帕金森病患者以捏丸样震颤为首发症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需排除药物性、血管性等其他继发性震颤)。
鉴别诊断要点:
《哈里森内科学》(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第21版详细描述帕金森病震颤类型,强调捏丸样震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与多巴胺能系统损伤的直接关联。
来源:Jameson J.L., et al.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1e. McGraw Hill.
《神经病学》(Neurology)期刊研究
指出基底神经节-丘脑-皮质环路振荡异常是静止性震颤的核心机制,并通过脑深部电刺激(DBS)研究验证其神经通路。
来源:Deuschl G., et al. (2000).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arkinsonian tremor: A review. Neurology, 55(11 Suppl 4), S8-S14.
国际运动障碍学会(MDS)临床诊断标准
明确将静止性震颤(含捏丸样震颤)列为帕金森病支持性诊断标准(Supportive Criteria)的核心表现之一。
来源:Postuma R.B., et al. (2015). MDS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arkinson's disease. Movement Disorders, 30(12), 1591-1601.
捏丸样震颤是帕金森病的特异性运动症状,其独特的“搓丸”动作模式源于基底神经节多巴胺能通路损伤所致的节律性振荡。临床识别此体征对早期诊断帕金森病具有关键意义,需结合神经解剖机制与权威诊断标准综合评估。
“捏丸样震颤”可能是对“搓丸样震颤”的误写或口语化表达。搓丸样震颤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尤其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搓丸样震颤(Pill-Rolling Tremor)是静止性震颤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患者手部在放松静止时出现规律性抖动,表现为拇指与食指(或合并其他手指)反复做类似“搓药丸”的交替动作,频率为每秒4-6次。
类型 | 发生时机 | 典型表现 | 常见疾病 |
---|---|---|---|
搓丸样震颤 | 静止时 | 拇指-食指搓动 | 帕金森病 |
意向性震颤 | 运动时 | 接近目标时加重 | 小脑病变 |
姿势性震颤 | 维持姿势时 | 上肢平举时抖动 | 特发性震颤 |
扑翼样震颤 | 任意状态 | 手腕不规则拍动 | 肝性脑病 |
搓丸样震颤常合并其他特征,如:
如果发现类似症状,建议及时至神经内科就诊,通过体格检查(如指鼻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如DAT-SPECT)明确诊断。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