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Mises yield criterion
metre; rice
【醫】 meter; metre; rice
【經】 meter
contest; game; match; surpass
this
【化】 geepound
【化】 yield criteria
米賽斯屈服準則(Mises Yield Criterion)是材料力學中判斷材料是否進入塑性變形階段的核心理論之一,由奧地利力學家Richard von Mises于1913年提出。該準則基于畸變能理論,認為當材料内部的畸變能達到臨界值時,材料開始發生屈服。
米賽斯準則的數學表達式為: $$ sqrt{frac{1}{2}left[ (sigma_1-sigma_2) + (sigma_2-sigma_3) + (sigma_3-sigma_1) right]} = sigma_Y $$ 其中,$sigma_1$、$sigma_2$、$sigma_3$為主應力,$sigma_Y$為材料的屈服強度。當左側的等效應力超過$sigma_Y$時,材料發生塑性變形。
該準則強調材料屈服與畸變能(形狀改變能)的關聯,而非體積變化能。實驗表明,它對金屬類延性材料的預測精度高于最大剪應力準則(Tresca準則),尤其在複雜應力狀态下。
注:以上引用來源需根據實際可驗證的權威出版物或教育機構公開内容補充完整鍊接。若無法提供有效鍊接,建議讀者通過學術數據庫(如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檢索相關文獻。
馮·米塞斯屈服準則(Von Mises Yield Criterion)是判斷材料在複雜應力狀态下是否進入塑性變形的重要理論,廣泛應用于工程和材料科學領域。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該準則認為,當受力物體内某一點的應力偏張量第二不變量(( J_2' ))達到材料常數時,材料開始屈服。其數學形式為: $$ J_2' = frac{1}{6} left[ (sigma_1 - sigma_2) + (sigma_2 - sigma_3) + (sigma_3 - sigma_1) right] = K $$ 其中:
準則還可表述為:當等效應力(又稱米塞斯應力)達到材料屈服點時,材料屈服。等效應力公式為: $$ sigma_{text{eq}} = sqrt{frac{1}{2} left[ (sigma_1 - sigma_2) + (sigma_2 - sigma_3) + (sigma_3 - sigma1) right]} $$ 當 (sigma{text{eq}} = sigma_s) 時,材料進入塑性狀态。
米塞斯準則的物理本質基于形狀改變比能(彈性形變能)。當單位體積内因形狀改變儲存的彈性應變能達到臨界值,材料開始屈服。這一理論排除了靜水壓力(體積變化)的影響,僅關注剪切變形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公式推導或實驗驗證,可參考材料力學教材或彈塑性力學專著。
胺氧基保險闆哺乳動物的傳播損失傳輸利用率短評二碘烴基喹啉翻譯質量峰反壓輔因工業民主紅光直接耐光橙後腸門環圈閥活塞裙焦咯交貨基點結構粘度空格編輯毛石毛細管填料色譜柱漂亮的千方百計前庭球乳油制造廠實地盤存數據載體數組處理器軟件維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