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切除術英文解釋翻譯、迷路切除術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labyrinthectomy
分詞翻譯:
迷路的英語翻譯:
get lost; labyrinth; lose one's way; maverick; straggle; stray; wander
【醫】 labyrinth; labyrinthus; maze
切除術的英語翻譯:
resection
【醫】 ectomy; excision; exeresis; exsection
專業解析
迷路切除術 (Labyrinthectomy) 的漢英詞典解釋與醫學含義
術語定義 (Term Definition):
“迷路切除術”對應的英文醫學術語為Labyrinthectomy。該詞由兩部分組成:
- “迷路” (Labyrinth): 指内耳 (Inner Ear) 中負責聽覺和平衡覺的複雜骨性和膜性結構,包括耳蝸 (Cochlea)、前庭 (Vestibule) 和三個半規管 (Semicircular Canals)。
- “切除術” (-ectomy): 源自希臘語 ektomē,意為“切除”或“摘除”。這是一個常見的手術後綴,表示通過手術移除某個器官或組織。
因此,迷路切除術 (Labyrinthectomy) 在醫學上特指一種外科手術,旨在完全或部分切除内耳的迷路結構,主要是前庭和半規管部分,以消除其功能。
手術目的與原理 (Purpose and Principle):
該手術的主要目标是根治由患側内耳前庭系統病變引起的、藥物難以控制的嚴重眩暈 (Vertigo)。其核心原理是:
- 破壞前庭功能 (Ablation of Vestibular Function): 通過手術切除或破壞内耳迷路中的前庭感覺神經上皮(位于前庭和半規管内),徹底消除病變内耳産生的異常神經信號。
- 消除眩暈根源 (Eliminating the Source of Vertigo): 由于患側前庭功能被完全破壞,大腦不再接收來自該側的錯誤平衡信息,從而消除眩暈症狀。然而,這也意味着該側内耳的所有功能(包括聽力和平衡)永久喪失。
手術類型與適應症 (Types and Indications):
- 類型 (Types):
- 化學性迷路切除術 (Chemical Labyrinthectomy): 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切除”手術,而是通過鼓膜穿刺将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黴素)注入中耳腔,藥物滲透入内耳破壞前庭感覺細胞。這是一種相對微創的方法,有時用于替代手術。
- 手術性迷路切除術 (Surgical Labyrinthectomy): 通過手術徑路(通常為經耳道或經乳突)直接打開并去除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前庭部分。根據切除範圍可分為:
- 部分迷路切除術 (Partial Labyrinthectomy): 可能保留部分結構(如耳蝸),但前庭功能仍被破壞。
- 完全迷路切除術 (Complete/Total Labyrinthectomy): 徹底切除整個迷路結構。
- 主要適應症 (Primary Indication):
- 單側、藥物難治性梅尼埃病 (Unilateral, Medically Refractory Ménière’s Disease): 這是最常見的手術指征。當患者反複發作的嚴重眩暈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且對至少6個月規範的内科治療(限鹽、利尿劑、鼓室注射激素等)無效,同時患耳聽力已嚴重下降或無實用聽力時,迷路切除術是有效的根治性選擇。
- 其他引起單側嚴重眩暈且聽力已喪失的疾病: 如晚期的迷路炎、前庭神經鞘瘤術後頑固性眩暈等。前提是患者已無實用聽力,且眩暈症狀無法通過其他方式控制。
效果與局限性 (Efficacy and Limitations):
- 眩暈控制 (Vertigo Control): 迷路切除術在控制眩暈方面效果非常顯著,成功率通常超過90%,是根治單側前庭病變所緻眩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聽力影響 (Hearing Impact): 手術必然導緻患耳聽力完全喪失 (Complete Hearing Loss in the Operated Ear)。因此,該手術僅適用于患耳聽力已嚴重受損或無實用聽力的患者。
- 平衡代償 (Balance Compensation): 術後患者會出現急性前庭功能喪失的症狀(劇烈眩暈、惡心、嘔吐、平衡障礙)。需要經過數周至數月的前庭康複訓練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VRT),依靠健側前庭、視覺和本體感覺系統進行代償,最終恢複日常平衡功能。年輕、活動能力強的患者通常代償良好,但老年患者或存在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代償可能較慢或不完全。
總結 (Summary):
迷路切除術 (Labyrinthectomy) 是一種破壞性手術,通過切除或破壞患側内耳迷路(主要是前庭部分)來永久消除由該側病變引起的頑固性眩暈。其代價是患耳聽力的完全喪失。該手術主要適用于單側、藥物難治性梅尼埃病且患耳聽力已無實用價值的患者,是控制眩暈的最後有效手段之一。術後需進行前庭康複訓練以促進平衡功能代償。
參考來源 (Reference Sources):
網絡擴展解釋
迷路切除術是一種針對内耳疾病的外科手術,主要用于治療藥物難以控制的嚴重眩暈,并伴隨感音神經性耳聾的患者。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1.定義與目的
迷路切除術通過切除内耳迷路(包括半規管、前庭及耳蝸)或破壞前庭感覺上皮,消除異常神經電活動,從而根治眩暈症狀。手術也適用于某些顱底腫瘤(如聽神經瘤)的前置操作。
2.適應症
- 藥物保守治療1年以上無效的頑固性眩暈患者;
- 伴隨嚴重聽力損失(言語頻率聽阈≥60dB,語言識别率<70%);
- 預防感染擴散至顱内(如迷路炎)。
3.手術方法
目前常用兩種路徑:
- 經耳道路徑:通過耳道切口暴露中耳腔,切除镫骨、磨除鼓岬骨質,清除前庭和耳蝸的膜性結構;
- 經乳突路徑:需磨開乳突骨質,廣泛暴露迷路區域後清除病變組織。
術中需精細操作,避免損傷前庭内壁導緻腦脊液漏。
4.效果與風險
- 效果:術後眩暈控制率較高,但會導緻患耳全聾;
- 風險:可能引發周圍性面癱、腦脊液漏、出血等并發症。
該手術在我國屬于四級手術(最高風險等級),需嚴格評估患者指征。
5.補充說明
手術需在顯微鏡下完成,部分步驟結合電鑽、吸引器等器械,并可能使用抗生素明膠海綿預防感染。若需更詳細信息,可參考提供的來源網頁。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保羅氏管苯甲酸铋苄锍脲鹽碘達酸電子回路定義過程反硫化器浮點例行程式歸并程式骨膿腫铪赫-邦二氏法黑煤檢查漏失肩髂先露頸靜脈炎靜态内存淚溝亮氨酰亮氨酸連線邏輯淋巴循環硫氰酸鈉離心式離合器駱駝狀的三分之二Ж砷化铟守舊者鼠放線菌脫瀝青作用脫離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