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氏定律英文解釋翻譯、孟德爾氏定律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Mendel's law; Mendelian law
分詞翻譯:
德的英語翻譯: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爾的英語翻譯:
like so; you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定律的英語翻譯:
law
【化】 law
【醫】 law
專業解析
孟德爾氏定律(Mendel's Laws),又稱孟德爾遺傳定律,是遺傳學的基礎,由奧地利科學家格雷戈爾·孟德爾(Gregor Mendel)通過豌豆雜交實驗于1865年發現并在1866年發表。該定律揭示了生物性狀遺傳的基本規律,主要包括三大定律:
一、 分離定律 (Law of Segregation)
- 核心内容: 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分别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因此,每個配子隻含有成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
- 詳細解釋: 在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是成對存在的(如純合子 AA 或 aa,雜合子 Aa)。當生物進行減數分裂産生配子時,這對等位基因會分離,使得每個配子隨機獲得其中一個等位基因。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子代基因型恢複成對狀态。
- 關鍵術語: 等位基因 (Allele)、純合子 (Homozygote)、雜合子 (Heterozygote)、顯性 (Dominance)、隱性 (Recessiveness)、基因型 (Genotype)、表型 (Phenotype)。
二、 自由組合定律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 核心内容: 在形成配子時,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彼此獨立、互不幹擾的;它們可以自由組合于不同的配子中。
- 詳細解釋: 該定律適用于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或兩對以上的等位基因。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不同染色體上的基因可以獨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一個基因的分離不影響另一個基因的分離。因此,不同性狀的遺傳是獨立的,子代中會出現親本性狀的新組合。
- 關鍵術語: 非等位基因 (Non-allelic genes)、基因連鎖 (Gene linkage,注:此現象是該定律的例外,由摩爾根發現)。
三、 顯性定律 (Law of Dominance)
- 核心内容: 在雜合子狀态下,決定同一性狀的兩個不同等位基因中,隻有一個(顯性基因)能完全顯現出其控制的性狀,而另一個(隱性基因)則不表現或表現不明顯。
- 詳細解釋: 當生物體的一對等位基因不同(雜合,Aa)時,其表型通常由顯性等位基因(A)決定,隱性等位基因(a)控制的性狀不表現。隻有當兩個等位基因都是隱性(aa)時,隱性性狀才會表現出來。
- 關鍵術語: 顯性性狀 (Dominant trait)、隱性性狀 (Recessive trait)。
總結與意義:
孟德爾氏定律首次用科學實驗和數學統計方法揭示了生物遺傳的粒子性(遺傳因子/基因是獨立的單位)和規律性,奠定了現代遺傳學的基礎。它解釋了生物性狀在世代傳遞中的分離、組合和顯隱關系,是理解遺傳病、育種學、進化論等領域的核心理論。
權威參考來源:
- 孟德爾原始論文: Mendel, G. (1866). Versuche über Pflanzen-Hybriden (Experiments on Plant Hybridization). Verhandlungen des naturforschenden Vereines in Brünn (Proceeding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Society of Brünn). (原始文獻,可查閱學術數據庫或圖書館資源如 JSTOR 獲取掃描件或翻譯版本)。
- 經典遺傳學教材: Griffiths, A. J. F., et al. (Eds.). (2015).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nalysis (11th ed.). W. H. Freeman. (标準遺傳學教材,詳細闡述孟德爾定律及現代發展)。
- 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 (NHGRI): Mendelian Inheritance.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機構,提供權威的遺傳學概念解釋)。
- 《遺傳學名詞》 (科學出版社): 中國遺傳學界的标準術語參考書,定義了“孟德爾定律”、“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顯性定律”等中文規範術語及其英文對應詞。
- 《英漢生物學詞典》 (科學出版社): 提供“Mendel's laws”、“law of segregation”、“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law of dominance”等術語的權威中文翻譯和簡要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
孟德爾氏定律是遺傳學的基礎理論,由奧地利科學家格雷戈爾·孟德爾(Gregor Mendel)通過豌豆實驗于19世紀提出,主要包括以下兩大核心定律:
一、分離定律(孟德爾第一定律)
内容:
在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控制同一性狀的成對遺傳因子(即等位基因,如A和a)會彼此分離,分别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因此,每個配子僅攜帶其中一個因子。
實驗依據:
孟德爾通過純合親本(如紫花AA與白花aa)雜交,發現子一代(F1)全部表現為顯性性狀(紫花Aa),而子二代(F2)中顯性與隱性性狀的比例為3:1。
公式表達:
若親本基因型為AA × aa,則F1為Aa,F2基因型比例為:
$$
AA : Aa : aa = 1 : 2 : 1
$$
表型比例為顯性:隱性=3:1。
二、自由組合定律(孟德爾第二定律)
内容:
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位于不同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獨立分配,互不幹擾。
實驗依據:
孟德爾研究兩對性狀(如種子形狀:圓滑R vs 皺縮r;子葉顔色:黃色Y vs 綠色y)時,發現F2代性狀組合比例為9:3:3:1,表明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可自由組合。
公式表達:
若親本為RRYY × rryy,F1為RrYy,F2表型比例為:
$$
(3:1) times (3:1) = 9:3:3:1
$$
三、補充說明
- 顯性與隱性:顯性基因(如A)會掩蓋隱性基因(如a)的表型,但隱性基因仍可能通過配子傳遞給後代。
- 適用範圍:
- 分離定律適用于所有有性生殖生物;
- 自由組合定律僅適用于不同染色體上的基因(若基因連鎖則不適用,需結合摩爾根的連鎖互換定律)。
- 曆史意義:孟德爾定律為現代遺傳學奠定基礎,解釋了性狀傳遞的規律,并推動了基因概念的發展。
示例應用
若父母基因型為AaBb × AaBb(兩對獨立基因),後代基因型組合數為3ⁿ(n為性狀對數),此處n=2,故有9種基因型,表型比例為9:3:3:1。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并行加法窗口功能遞歸指令頂部壓力多布納反應複合關節扶養補助金杆菌素格羅伊普内氏法過程化航次環封式麻醉甲基·溴乙基酮監督系統金鐘柏連接角鐵林木螺絲攻扳鉗模型夾頭腦石能反轉的農業化學分析普查前括號人字齒輪三甲異咯嗪上第二尖手操作碳混鐵銅包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