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氏定律英文解释翻译、孟德尔氏定律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Mendel's law; Mendelian law
分词翻译:
德的英语翻译: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尔的英语翻译:
like so; you
氏的英语翻译:
family name; surname
定律的英语翻译:
law
【化】 law
【医】 law
专业解析
孟德尔氏定律(Mendel's Laws),又称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由奥地利科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Mendel)通过豌豆杂交实验于1865年发现并在1866年发表。该定律揭示了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三大定律:
一、 分离定律 (Law of Segregation)
- 核心内容: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因此,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 详细解释: 在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如纯合子 AA 或 aa,杂合子 Aa)。当生物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这对等位基因会分离,使得每个配子随机获得其中一个等位基因。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基因型恢复成对状态。
- 关键术语: 等位基因 (Allele)、纯合子 (Homozygote)、杂合子 (Heterozygote)、显性 (Dominance)、隐性 (Recessiveness)、基因型 (Genotype)、表型 (Phenotype)。
二、 自由组合定律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 核心内容: 在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它们可以自由组合于不同的配子中。
- 详细解释: 该定律适用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一个基因的分离不影响另一个基因的分离。因此,不同性状的遗传是独立的,子代中会出现亲本性状的新组合。
- 关键术语: 非等位基因 (Non-allelic genes)、基因连锁 (Gene linkage,注:此现象是该定律的例外,由摩尔根发现)。
三、 显性定律 (Law of Dominance)
- 核心内容: 在杂合子状态下,决定同一性状的两个不同等位基因中,只有一个(显性基因)能完全显现出其控制的性状,而另一个(隐性基因)则不表现或表现不明显。
- 详细解释: 当生物体的一对等位基因不同(杂合,Aa)时,其表型通常由显性等位基因(A)决定,隐性等位基因(a)控制的性状不表现。只有当两个等位基因都是隐性(aa)时,隐性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 关键术语: 显性性状 (Dominant trait)、隐性性状 (Recessive trait)。
总结与意义:
孟德尔氏定律首次用科学实验和数学统计方法揭示了生物遗传的粒子性(遗传因子/基因是独立的单位)和规律性,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它解释了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中的分离、组合和显隐关系,是理解遗传病、育种学、进化论等领域的核心理论。
权威参考来源:
- 孟德尔原始论文: Mendel, G. (1866). Versuche über Pflanzen-Hybriden (Experiments on Plant Hybridization). Verhandlungen des naturforschenden Vereines in Brünn (Proceeding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Society of Brünn). (原始文献,可查阅学术数据库或图书馆资源如 JSTOR 获取扫描件或翻译版本)。
- 经典遗传学教材: Griffiths, A. J. F., et al. (Eds.). (2015).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nalysis (11th ed.). W. H. Freeman. (标准遗传学教材,详细阐述孟德尔定律及现代发展)。
- 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 (NHGRI): Mendelian Inheritance.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机构,提供权威的遗传学概念解释)。
- 《遗传学名词》 (科学出版社): 中国遗传学界的标准术语参考书,定义了“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显性定律”等中文规范术语及其英文对应词。
- 《英汉生物学词典》 (科学出版社): 提供“Mendel's laws”、“law of segregation”、“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law of dominance”等术语的权威中文翻译和简要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孟德尔氏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理论,由奥地利科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Mendel)通过豌豆实验于19世纪提出,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核心定律:
一、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
内容:
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如A和a)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因此,每个配子仅携带其中一个因子。
实验依据:
孟德尔通过纯合亲本(如紫花AA与白花aa)杂交,发现子一代(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紫花Aa),而子二代(F2)中显性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3:1。
公式表达:
若亲本基因型为AA × aa,则F1为Aa,F2基因型比例为:
$$
AA : Aa : aa = 1 : 2 : 1
$$
表型比例为显性:隐性=3:1。
二、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内容: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独立分配,互不干扰。
实验依据:
孟德尔研究两对性状(如种子形状:圆滑R vs 皱缩r;子叶颜色:黄色Y vs 绿色y)时,发现F2代性状组合比例为9:3:3:1,表明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可自由组合。
公式表达:
若亲本为RRYY × rryy,F1为RrYy,F2表型比例为:
$$
(3:1) times (3:1) = 9:3:3:1
$$
三、补充说明
- 显性与隐性:显性基因(如A)会掩盖隐性基因(如a)的表型,但隐性基因仍可能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
- 适用范围:
- 分离定律适用于所有有性生殖生物;
- 自由组合定律仅适用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若基因连锁则不适用,需结合摩尔根的连锁互换定律)。
- 历史意义:孟德尔定律为现代遗传学奠定基础,解释了性状传递的规律,并推动了基因概念的发展。
示例应用
若父母基因型为AaBb × AaBb(两对独立基因),后代基因型组合数为3ⁿ(n为性状对数),此处n=2,故有9种基因型,表型比例为9:3:3:1。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不留神第二丁环己巴比妥腭帆张肌光电子图象关节甲发育不良骨内的固有时耗气量核辐射谱和平和安全磺胺噻唑啉颊角机腹油箱几乎违法晶粒大小进口黄金点肌肉受器卷资源存取属性可控性试验量度成份默-山二氏综合征尿道旁炎千回百折轻勒起止印刷电报驱动部件乳腺叶松纳里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