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gad fly; gadfly; horsefly; tabanid; tabanus
虻(學名:Tabanidae)是雙翅目虻科昆蟲的統稱,英文通稱為"horsefly"或"gadfly"。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被定義為"形似蒼蠅而稍大,雌蟲吸食人畜血液的昆蟲"。
根據《中國昆蟲志》記載,虻類成蟲體長5-20毫米,體色多呈灰黑或黃褐色,具有金屬光澤的複眼和刺吸式口器。其生活史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雌蟲需吸血才能完成卵巢發育,主要栖息于近水域的草叢地帶。
在流行病學研究中,虻被證實可傳播炭疽、野兔熱和伊氏錐蟲病等24種人畜共患病。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顯示,其唾液中的抗凝血物質可引發局部組織腫脹反應。
該詞在文學語境中常被賦予象征意義,如《詩經·小雅》"營營青蠅"的比喻,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亦以"牛虻"自喻社會喚醒者的角色。現代基因組學研究顯示,虻類具有特殊的熱感應受體基因,能精準定位恒溫動物血管位置。
參考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中國動物志·昆蟲綱·雙翅目. 科學出版社, 2005. 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昆蟲學部. Diptera Morphology Database. 2020. 世界衛生組織媒介生物控制報告.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No.1028. CDC Arthropod-borne Disease Surveillance Data. 2023. 程俊英. 詩經譯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356. Plato. Apology. 30e-31a. Perseus Digital Library. Nature Communications: Insect Thermal Sensing. 2021;12(1):5512.
“虻”是一種雙翅目虻科昆蟲的統稱,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虻”讀作méng,屬于昆蟲綱雙翅目虻科,體型較大且強壯,常見種類如牛虻(又稱牛蒼蠅)。成蟲體色多為灰黑色,頭部寬闊,複眼黑綠色,觸角短,翅透明。雌性以吸食人畜血液為生,雄性則主要吸食植物汁液。
二、形态與習性
三、字源與演變
四、其他信息
如需更全面的生物學分類或古文例證,可參考《說文解字注》或昆蟲學相關文獻。
八進制數頒發許可證者苯妥因測轉表充分混合抽空泵帶位員單位灰階器島的肺穿刺術芬蘭工作分解結構圖關系算子矽鋁催化劑過程分析儀橫支核增生戶外市場巨腿症開關點克納普氏試驗利斯頓氏夾架毛細的馬蹄疽盆子潛在性屬性段髓鞘質的拓撲布局外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