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鞣法英文解釋翻譯、鋁鞣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aluminium tannage; aluminum tannage
分詞翻譯:
鋁的英語翻譯:
aluminium; aluminum
【醫】 Al; aluminium; aluminum
【經】 aluminium
鞣法的英語翻譯:
【機】 bating
專業解析
鋁鞣法(Aluminum Tannage)是皮革工業中一種重要的鞣制工藝,指使用鋁鹽(主要是硫酸鋁或明礬)作為主要鞣劑,使生皮中的膠原蛋白發生交聯,從而将易腐爛的生皮轉變為具有良好物理化學性能、不易腐爛的熟革的過程。其核心在于鋁離子(Al³⁺)與膠原纖維上的羧基(-COOH)等官能團發生配位結合,賦予皮革特定的性能。
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及相關要點:
一、 基本定義與原理
- 中文術語: 鋁鞣法
- 英文對應: Aluminum Tannage / Alum Tannage
- 工藝本質: 一種礦物鞣法(Mineral Tannage),利用三價鋁離子(Al³⁺)的配位化學性質與皮膠原發生作用,實現鞣制。
- 鞣制機理: 鋁離子(Al³⁺)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絡合物或羟基絡合物(如 [Al(H₂O)₆]³⁺, [Al(OH)(H₂O)₅]²⁺),這些帶正電的絡合物與膠原蛋白側鍊上的羧基(-COO⁻)發生配位結合,形成穩定的交聯網絡結構。這種結合增強了膠原結構的穩定性,提高了皮革的收縮溫度(Ts),使其耐濕熱性能增強,不易腐爛。
- 常用鞣劑: 基礎鞣劑為硫酸鋁(Aluminium sulfate, Al₂(SO₄)₃)或明礬(Alum, 如鉀明礬 KAl(SO₄)₂·12H₂O)。為提高鞣制效果和穩定性,常加入蒙囿劑(Masking agents),如甲酸鈉、檸檬酸鈉等,它們能與鋁離子形成更穩定的絡合物,減緩其與膠原的結合速度,使鞣制更均勻,并提高鋁鞣革的耐水洗性。
二、 鋁鞣革的主要特點
- 顔色與質地: 鞣制後的皮革通常呈純白色或極淺的奶油色,特别適合于生産白色或淺色革,以及需要後續染鮮豔色彩的皮革。革身柔軟、豐滿,粒面細緻、緊實。
- 耐熱性: 純鋁鞣革的收縮溫度(Ts)相對較低,通常在70-80°C左右(遠低于鉻鞣革的>100°C)。超過此溫度或在濕熱條件下長時間作用,鋁絡合物易水解,導緻脫鞣(De-tanning),皮革變硬、收縮、失去使用性能。這是純鋁鞣法的主要缺點。
- 填充性與吸水性: 鋁鞣革具有良好的填充性,能吸收較多的加脂劑和染料。但其吸水性較強,耐水洗性差(純鋁鞣革遇水易褪鞣、變硬),通常需要經過適當的後處理(如輕度鉻複鞣、醛複鞣、合成鞣劑複鞣或有效的固定)來改善。
- 環保性: 鋁鹽本身相對無毒,生物降解性好,被認為是一種相對環保的鞣劑,尤其適用于對鉻過敏或有環保要求的皮革産品(如某些兒童用品、貼身皮革制品)。
三、 主要應用領域
- 高檔服裝革、手套革: 利用其柔軟、潔白、粒面細緻的特點。
- 毛皮鞣制: 傳統上廣泛用于毛皮(裘皮)的鞣制,因為鋁鞣對毛被損傷小,能保持毛被的潔白和光澤。
- 結合鞣法(Combination Tannage): 純鋁鞣的耐濕熱性不足限制了其單獨使用。因此,鋁鞣常作為預鞣(Pre-tanning)或複鞣(Re-tanning)手段,與其他鞣法結合:
- 鋁-植結合鞣: 先用鋁鹽預鞣,再用植物鞣劑主鞣,可縮短植鞣時間,改善成革顔色和手感。
- 鉻-鋁結合鞣: 鋁預鞣可減少後續鉻鞣劑的用量,或鋁複鞣可改善鉻鞣革的染色性能和豐滿度。
- 醛-鋁結合鞣: 提高白度和耐洗性。
- 特定要求的産品: 如需要無鉻(Chromium-free)标識的皮革制品。
四、 工藝要點
- pH值控制: 鋁鞣的有效pH範圍較窄,通常在3.5-4.0左右(鞣制末期)。pH過低(<3.0)時,鋁離子主要以簡單離子形式存在,鞣性弱;pH過高(>4.5)時,鋁易形成氫氧化鋁沉澱,失去鞣性且污染皮革。
- 溫度控制: 鞣制及後續水洗溫度需嚴格控制,一般不超過40°C,以防脫鞣。
- 蒙囿劑使用: 添加蒙囿劑(如甲酸鈉)是提高鋁鞣革耐水洗性和均勻性的關鍵步驟。
- 中和: 鋁鞣後需進行溫和、徹底的中和,去除革内遊離酸,為後續工序(如染色、加脂)創造合適條件,并進一步提高革的穩定性。
權威參考來源:
- 《皮革化學與工藝學》(強西懷, 李聞欣 等編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專業教材,系統闡述了包括鋁鞣在内的各種鞣制方法的原理、工藝及特點。其關于鋁鞣機理、應用及局限性的描述具有權威性。
- 《制革工藝學》(廖學品 等編著):另一本重要的制革專業教材,詳細介紹了鋁鞣劑的種類、反應機理、工藝參數控制及實際應用案例。
- 國際皮革工藝師與化學家協會聯合會 (IULTCS) 技術文件: IULTCS是皮革行業的國際權威組織,其發布的标準方法(如測定收縮溫度的方法)和研究報告涉及對各種鞣制方法(包括鋁鞣)性能的評估。其官網 (https://iultcs.org/) 提供相關技術資源索引。
- 《Collagen and Leath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exander M. P. 等):專業英文著作,深入探讨膠原結構及其與鞣劑(包括鋁鹽)相互作用的科學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
鋁鞣法是一種以鋁鹽(如明礬、硫酸鋁等)作為主要鞣劑的皮革加工方法,主要用于鞣制裘皮和白色皮革。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
基本原理
鋁鞣法通過鋁鹽(如Al³⁺)與動物皮膠原纖維上的羧基形成配位鍵,使生皮轉化為柔軟、耐用的革。這一過程屬于無機鹽鞣革的範疇,與鉻鞣、锆鞣等類似。
-
工藝特點
- pH控制:鞣液需嚴格控制在3.6-3.8之間,避免鋁鹽過度水解産生沉澱。
- 溫度與濃度:鞣制溫度通常為30-35℃,Al₂O₃濃度以2.5g/L時結合效果最佳。
- 操作流程:生皮經浸酸處理後進行鋁鞣,可單獨使用或與鉻鞣、醛鞣等結合。
-
成品特性
- 優點:鞣制後的皮革潔白、粒面細緻、質地柔軟,適合制作淺色或白色皮革。
- 缺點:耐水性差,遇水易脫鞣,幹燥後易變硬,因此常需與其他鞣劑配合使用。
-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裘皮加工和白色革生産,但因單獨使用局限性較大,現代工業中多采用鋁-鉻結合鞣等複合工藝以提升性能。
如需更詳細的工藝參數或曆史發展,可參考知網(來源6)及道客巴巴(來源8)的完整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布通率場解吸法程式設計深度程式設計語言初級預算師出生地主義單基置換的端口信息流控制端吸離心泵多重回歸分析麸曲回答插頭甲巴比妥鍵結季铵氯化物結腸擴張肌束膜的均裂取代口腔漿液腺冷遇淋巴窦螺旋絲萘二磺酸腦性發作農産品譜線幹擾束指數彩管天真的同種溶素外差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