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選擇協議英文解釋翻譯、路徑選擇協議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routing protocol
分詞翻譯:
路徑選擇的英語翻譯:
【計】 path choice; path finding; routing selection
協議的英語翻譯:
agree on; agreement; confer; deliberation
【計】 protocol
【經】 agreement; assent; composition; treaty
專業解析
路徑選擇協議 (Routing Protocol) 的漢英詞典式詳解
在計算機網絡領域,“路徑選擇協議”對應的标準英文術語是Routing Protocol。它指網絡中路由器(Router)之間交換路由信息、計算最優路徑并動态維護路由表的一系列規則和算法集合。其核心目标是确保數據包能夠從源主機高效、可靠地傳輸到目标主機。
一、核心功能解析:
- 信息交換 (Information Exchange): 路由器運行特定協議(如 OSPF、BGP)與相鄰路由器通信,交換各自已知的網絡拓撲、可達地址及路徑成本(如跳數、帶寬、延遲)等信息。
- 路徑計算 (Path Calculation): 基于收集到的網絡信息,路由器運用内置算法(如 Dijkstra 算法用于 OSPF)計算出到達目标網絡的最優路徑(通常指成本最低路徑)。
- 路由表維護 (Routing Table Maintenance): 将計算出的最優路徑信息動态更新到本地路由表中。當網絡拓撲變化(如鍊路故障)時,協議能快速感知并重新計算路徑,更新路由表,保證網絡連通性。
二、主要分類與典型協議:
根據應用範圍和算法原理,路徑選擇協議主要分為:
- 内部網關協議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 IGP): 在單一自治系統 (AS) 内部使用。
-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基于距離向量算法,以跳數為度量标準,簡單但收斂慢,適用于小型網絡。
-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基于鍊路狀态算法,使用 Dijkstra 算法計算最短路徑樹,收斂快,支持分層設計(區域),適用于大中型網絡。 (RFC 2328)
- IS-IS (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另一種鍊路狀态協議,設計初衷用于 OSI 網絡,現廣泛應用于大型 ISP 網絡。
- 外部網關協議 (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 EGP): 在不同自治系統 (AS) 之間交換路由信息。
-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當前互聯網骨幹路由的核心協議,基于路徑向量算法,策略驅動性強,用于在 AS 間傳遞路由可達信息并實施路由策略。 (RFC 4271)
三、關鍵作用與應用場景:
- 實現網絡互聯互通: 是互聯網和大型企業網得以運行的基礎,确保數據能找到正确路徑跨越多個網絡設備到達目的地。
- 提升網絡性能與可靠性: 通過動态選擇最優路徑(如低延遲、高帶寬路徑)和快速故障切換(如鍊路失效時自動選擇備用路徑),優化數據傳輸效率并增強網絡韌性。
- 支持大規模網絡擴展: 分層設計(如 OSPF 區域、BGP 的 AS)和策略控制(如 BGP 的路由屬性過濾)使得協議能夠支撐極其龐大和複雜的網絡結構。
權威參考來源:
- 《計算機網絡:自頂向下方法》(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 經典教材,系統講解路由協議原理(第 4 章、第 5 章)。ISBN-13: 978-0133594140
- IETF RFC 文檔: 互聯網工程任務組發布的協議标準定義,如 RFC 2328 (OSPFv2), RFC 4271 (BGP-4)。可在 IETF 官網查詢:https://datatracker.ietf.org/doc/
- 華為技術文檔 - 《路由協議基礎》: 設備廠商提供的技術白皮書,闡述協議概念與應用(需在華為官網支持闆塊搜索)。
網絡擴展解釋
路徑選擇協議(Routing Protocol)是計算機網絡中用于确定數據包傳輸路徑的規則和算法集合,其核心功能是幫助路由器動态交換路由信息并計算最優路徑。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作用
路徑選擇協議通過路由器之間的信息共享,構建路由表并動态調整路徑選擇。主要解決以下問題:
- 在冗餘路徑中選擇最優路徑(基于帶寬、延遲、跳數等指标)
- 適應網絡拓撲變化(如鍊路故障時自動切換路徑)
- 避免路由環路
二、主要分類
根據地址處理方式可分為兩類:
-
有類路由協議(Classful)
- 基于IP地址類别(A/B/C類)自動推斷子網掩碼
- 示例:RIPv1
- 特點:不支持VLSM(可變長子網掩碼),已逐漸被淘汰
-
無類路由協議(Classless)
- 攜帶子網掩碼信息,支持CIDR(無類别域間路由)
- 示例:RIPv2、OSPF、EIGRP、BGP
- 特點:適應現代網絡複雜結構
三、常見協議對比
協議類型 |
典型協議 |
算法類型 |
適用場景 |
距離向量 |
RIP |
跳數計算 |
小型網絡(≤15跳) |
鍊路狀态 |
OSPF |
Dijkstra算法 |
中大型分層網絡 |
混合型 |
EIGRP |
DUAL算法 |
Cisco設備主導網絡 |
路徑向量 |
BGP |
策略路由選擇 |
互聯網域間路由 |
四、關鍵工作機制
- 路由更新:周期性地或觸發式交換路由表信息
- 度量标準:常見指标包括跳數(RIP)、帶寬(OSPF)、延遲(EIGRP)等
- 收斂速度:指網絡拓撲變化後所有路由器更新路由表所需時間,快速收斂協議(如OSPF)能減少丢包
提示:實際網絡部署中,OSPF和BGP的組合常用于企業網與互聯網的銜接,而RIP因最大15跳限制僅用于極小型網絡。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補償棱鏡超量裝入尺側腕伸肌腱鞘遲滞熒光對稱邏輯函數堵塞副頂面福林氏學說各帶增長指數合股殖民公司黑麥芽汁焦結的極光區計劃能力進入同步金屬制的咖啡開放性鼻音空破裂領事館房産的不可侵犯權粒狀炭黑麥克斯韋氏定律木絲棉腦照相術内斯勒氏溶液皮帶光面輕率不法行為扇形射束水揚酸锂死記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