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碲銀礦英文解釋翻譯、粒碲銀礦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empressite
分詞翻譯:
粒的英語翻譯:
grain; granule
【醫】 grain; granula; granulatio; granulation; granulationes; granule; granum
碲銀礦的英語翻譯:
【化】 hessite
專業解析
粒碲銀礦(Hessite)是一種碲化物礦物,化學式為Ag₂Te,屬于等軸晶系。該礦物由德國化學家Germain Henri Hess于1832年首次發現并命名,主要形成于中低溫熱液礦床中,常與自然金、輝銀礦等礦物共生。
其物理特性表現為:
- 顔色:鉛灰色至鋼灰色,金屬光澤
- 硬度:莫氏硬度2-3,可被小刀劃動
- 密度:8.2-8.7 g/cm³
- 解理:無解理,斷口呈貝殼狀
- 導電性:具有半導體特性,電阻率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粒碲銀礦主要産地位于中國遼甯楊家杖子、加拿大科博爾特礦區、俄羅斯烏拉爾山脈等銀礦富集區域。該礦物可作為銀礦石開采,其碲元素在光伏材料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最新研究顯示,其納米晶體在量子點太陽能電池中展現出優異的光電轉換效率(《礦物工程學報》2024年刊載實驗數據)。
參考來源:
- 國際礦物學協會官方礦物數據庫 (IMA-CNMNC)
- 美國地質調查局礦物資源報告 (USGS Bulletin 1450)
- 《系統礦物學》第三版,王濮等編著,地質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粒碲銀礦”是碲銀礦的一種形态或變體,其英文對應名稱為empressite()。不過需注意,“碲銀礦”通常指hessite(化學式 $text{Ag}_2text{Te}$),而“粒碲銀礦”可能涉及翻譯或礦物學分類的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1.基本組成與結構
- 碲銀礦(hessite)的化學成分為 $text{Ag}_2text{Te}$,存在兩種變體:
- 單斜晶系:形成溫度低于155℃;
- 等軸晶系(β-碲銀礦):形成溫度高于155℃。
- 不同産地的成分略有差異,例如湖南大坊的碲銀礦含銀64.90%、碲35.10%,浙江冶嶺頭的含銀57.44%、碲42.65%。
2.物理化學性質
- 形态:晶體呈短圓柱狀或假等軸狀,常以塊狀或粒狀集合體存在。
- 顔色與光澤:鉛灰至鋼灰色,金屬光澤,不透明。
- 硬度與密度:硬度2~3,密度8.24~8.45 g/cm³。
- 溶解性:可溶于硝酸($text{HNO}_3$)和硫酸($text{H}_2text{SO}_4$),溶液分别呈褐色和白色。
3.産狀與用途
- 産地:中國湖南、浙江等地,常與自然金、黃鐵礦、方鉛礦等共生。
- 用途:主要用于冶金工業提取銀,部分含金包裹體的礦物可進一步提煉貴金屬。
4.關于“粒碲銀礦”的說明
- 中文“粒碲銀礦”可能對應英文empressite($text{AgTe}$ 或 $text{Ag}_3text{Te}_2$),但現有搜索結果中未提供其詳細描述,需結合專業文獻進一步确認。
建議通過權威礦物學資料或知網()查詢“empressite”以獲取更精準的信息。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成簇診斷出口收益淬火時效打開收容文件對異丙苄基多處理機二極管整流放大計額篩縫腐朽的杆菌狀的甘肅黃芩格子纖維假拮抗肌監護人與被監護人交接電路經費剩餘機械工長可以監禁的兩次搏動的流化床幹燥器脈搏樣的命令字尿黃質拍除偏高鉛酸鈣三碘乙二磺酸適當的啼鳴呼吸銻酸鈉通路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