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multiprocesor; multiprocessor; polypocessor
多處理機(Multiprocessor)是指由多個獨立中央處理器(CPU)通過互連網絡共享物理内存及外設資源的計算機系統。其核心特征是通過并行計算提升整體性能,主要應用于高性能計算、雲計算和實時數據處理領域。根據《計算機體系結構:量化研究方法》(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的定義,多處理機系統可分為以下兩類:
對稱多處理機(SMP)
所有處理器對等訪問共享内存,采用統一内存地址空間,典型代表為Intel Xeon多路服務器系統。此類架構適用于數據庫管理和科學模拟等任務密集型場景。
非對稱多處理機(AMP)
處理器按功能分工,主從處理器通過消息傳遞機制協作,常見于嵌入式系統及工業控制領域。例如ARM big.LITTLE架構結合高性能與低功耗核心的分工模式。
根據IEEE 1003.1(POSIX)标準,多處理機編程需通過線程同步機制(如信號量、互斥鎖)協調資源共享。其技術演進與分布式系統存在本質區别:前者強調硬件級資源共享,後者側重軟件級網絡通信。
多處理機(Multi Processor)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處理機組成的計算機系統,通過共享主存或高速通信網絡連接,在統一操作系統控制下協同處理複雜任務。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對比維度 | 多處理機 | 并行處理機 |
---|---|---|
架構類型 | MIMD(多指令多數據流) | SIMD(單指令多數據流) |
并行粒度 | 任務級、作業級 | 數據級(如向量、數組處理) |
硬件控制 | 依賴操作系統管理 | 專用硬件控制 |
擴展性 | 支持分布式擴展 | 固定規模,擴展性低 |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實現技術(如總線互連、緩存一緻性協議),可參考權威教材或技術文檔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