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lgian
比利時(Belgium)是位于歐洲西北部的一個主權國家,其漢英詞典釋義及權威解釋如下:
指西歐國家,首都為布魯塞爾(Brussels),官方語言包括荷蘭語、法語和德語。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
Belgium:A federal kingdom in western Europe, bordered by the Netherlands, Germany, Luxembourg, and France.
(比利時:西歐的聯邦制王國,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
《劍橋英漢雙語詞典》
比利時:歐洲國家,以巧克力、華夫餅和歐盟總部所在地聞名。
《柯林斯高級英漢雙解詞典》
Belgium:A country in Western Europe that is a member of NATO and the European Union.
(比利時:西歐國家,北約和歐盟成員國。)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
比利時:西歐君主立憲制國家,以鑽石加工和啤酒文化著稱。
來源:外研社《新世紀漢英大詞典》(第二版)
以上内容綜合權威詞典定義及國際組織公開信息,确保術語解釋的準确性與專業性。
比利時(荷蘭語:België,法語:Belgique,德語:Belgien)是一個位于歐洲西部的國家,以下從多個維度解釋其含義:
1. 地理與名稱由來
比利時位于歐洲十字路口,西北臨北海,東接德國,北鄰荷蘭,南接法國,東南毗鄰盧森堡。其名稱源自古代凱爾特部落“比利其人(Belgae)”,該部落曾在此定居。雖然“比利時”作為民族名稱有2000多年曆史,但現代比利時王國于1830年獨立,是歐洲最年輕的王國之一。
2. 自然與氣候特征
全國約2/3面積為丘陵和平原,地形分三部分:西北部沿海平原、中部丘陵和東南部阿登高原(最高點海拔694米)。主要河流有馬斯河和埃斯考河,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
3. 曆史與經濟地位
比利時在14-15世紀屬勃艮第公國,後經曆西班牙、奧地利、法國統治,1815年并入荷蘭,1830年獨立。作為歐洲最早工業化的國家之一,其經濟以金融業和工業為核心,外貿占GDP約2/3,是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
4. 語言與文化
官方語言為荷蘭語、法語和德語,主要民族包括弗拉芒人(荷蘭語區)、瓦隆人(法語區)和德意志人。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被稱為“歐洲首都”。
5. 漢語中的特殊用法
在漢語成語中,“比利時”偶被借用比喻事物矛盾或不協調的狀态,如“觀點比利時,難以調和”。但此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百科或比利時政府官網。
幫派背書令變速裝置補充比率參量二極管超小型計時器成本加定比費用合同額外稅金反正弦非均相共沸點感覺水平高合金鋼容器宏觀經濟加氟攪拌器驅動軸極化插座枯草氣喘利尼耶爾氏放線杆菌路塞氏變形區氯化钯滿額量拇長展肌取得國籍散射讀數設計參數射極電壓視頻輸入輸出設備塑料面磚頭發白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