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ctinobacillus lignieresi
benefit; favourable; profit; sharp
Buddhist nun; priestess
like so; you
family name; surname
【醫】 actino-
bacili
【醫】 bacilli; bacillo-; bacteria; rod bacteria
利尼耶爾氏放線杆菌(Actinobacillus lignieresii)是放線杆菌屬(Actinobacillus)的一種革蘭氏陰性杆菌,主要感染牛、羊等反刍動物,引起被稱為“木舌病”(Wooden Tongue)的放線杆菌病。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命名來源
該菌以法國獸醫醫師Émile Lignières的名字命名,他于1902年首次分離并描述了該病原體。标準譯名“利尼耶爾氏放線杆菌”遵循微生物學中文命名規範(參考《細菌系統學手冊》)。
生物學特征
菌體呈短杆狀或球杆狀,無芽孢、無鞭毛,需氧或兼性厭氧。在含血清的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可形成粘稠菌落。其毒力與産生的外毒素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相關。
感染途徑與病理
通過口腔黏膜傷口侵入,定植于舌、淋巴結等組織,引發局部化膿性肉芽腫。典型病變為舌部硬結、腫大(木舌病),伴發潰瘍和流涎,嚴重時導緻進食困難。
診斷與鑒别
需與牛放線菌(Actinomyces bovis)區分:
防控措施
避免飼喂粗糙飼料以減少口腔損傷,感染後可用碘化鉀或廣譜抗生素治療。目前無商品化疫苗。
人畜共患風險
屬動物專性病原體,人類感染罕見,但免疫缺陷者接觸病畜後可能發生機會性感染(美國CDC人畜共患病指南)。
注:因該術語屬專業獸醫微生物學名詞,公衆領域參考資料有限。如需權威定義,建議查詢《伯傑氏細菌鑒定手冊》或NCBI Taxonomy數據庫(ID: 759)。
“利尼耶爾氏放線杆菌”對應的英文名稱為 Actinobacillus lignieresii,是一種細菌的學名。以下是相關解釋:
基本定義
該細菌屬于放線杆菌屬(Actinobacillus),通常與動物疾病相關,尤其是反刍動物(如牛、羊)。其名稱中的“利尼耶爾氏”可能源自發現者或研究者的姓氏。
緻病性與症狀
Actinobacillus lignieresii 可能引發“放線杆菌病”,表現為軟組織感染,常見症狀包括口腔、舌頭或淋巴結的化膿性肉芽腫病變,嚴重時可擴散至内髒器官。感染多通過傷口或黏膜接觸傳播。
相關說明
該細菌的翻譯存在不同版本,例如提到“李氏放線杆菌”可能是另一種譯名。由于搜索結果信息有限,更詳細的生物學特性(如培養條件、耐藥性等)需參考微生物學專業資料。
建議: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分類、臨床意義或治療方式,可查閱獸醫病原學或醫學微生物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