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macroeconomy
【電】 macroscopic
economy; financial condition; income
【醫】 economy
【經】 economies; economy
宏觀經濟(Macroeconomics)是研究整個經濟系統運行規律的學科,重點關注國家或地區層面的經濟活動總和,包括經濟增長、就業、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等核心指标。其英文對應術語“macroeconomics”源于希臘語“makros”(宏觀)與“oikonomia”(經濟管理),強調通過財政政策、貨币政策和貿易政策等工具調控整體經濟運行。
在指标體系中,國内生産總值(GDP)是衡量經濟規模的核心參數,計算公式為:
$$
GDP = C + I + G + (X - M)
$$
其中C代表消費,I為投資,G指政府支出,X-M表示淨出口(中國國家統計局,2025年國民經濟核算報告)。失業率則反映勞動力市場狀況,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平均失業率為5.2%,較疫情前下降1.3個百分點。通貨膨脹率通過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測算,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指出,2025年全球通脹目标區間普遍維持在2%-3%。
貨币政策的傳導機制涉及基準利率調整與貨币供應量控制,如美聯儲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影響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Reserve System, 2025年貨币政策報告)。國際貿易方面,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商品貿易總額達28.5萬億美元,中國以14.7%的占比保持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地位。
宏觀經濟是指整個國民經濟或經濟活動的總體運行狀态,關注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經濟增長、物價水平等總量指标,是政策制定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
宏觀經濟以國家或地區為研究對象,分析整體經濟活動。例如:GDP總量、物價總水平、失業率、進出口貿易規模等。根據搜狗百科,它涵蓋國民經濟構成(如GDP部門與非GDP部門)、産業發展階段、社會福利指數等綜合維度。
政府通過兩類政策調節宏觀經濟:
該概念由挪威經濟學家RAGNAR FRISCH于1933年提出,旨在建立分析國民經濟總量的理論框架,後發展為現代宏觀經濟學體系。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國家的宏觀經濟數據,可參考各國統計局或世界銀行發布的定期報告。
安妥八進制輸出半數值算法苯醛标杆程式設計語言抽象名詞傳遞表匆匆的代碼結束電化學反射光譜蝶骨體法律主體縫核苷霍夫曼反應漸近分析健康檢查驕陽聯苯重氮樘流行性腦脊膜炎每日值勤表平均計算操作傾向人造智慧乳木油塞格拉氏型三段蠕變沙發體腔造影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