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hijacking of aircraft
hijack; kidnap
【法】 abduct; abduction; hijacking; hold under duress
aeroplane; airplane; plane
【機】 aeroplane; airplane
中文釋義
“劫持飛機”指通過暴力、脅迫或其他非法手段強行控制飛行中的航空器,意圖改變其航線、目的地或達到其他非法目的的行為。該行為構成嚴重刑事犯罪,威脅航空安全與國際秩序。
英文對應術語
例:The terrorists attempted to hijack the aircraft.
例:Skyjacking incidents peaked in the 1970s.
國際公約定義
根據《關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約》(《海牙公約》),劫持飛機定義為“以武力、武力威脅或精神脅迫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航空器”的行為(國際民航組織,1970)。
中國《刑法》界定
《刑法》第121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造成嚴重後果的,處死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97)。
泛指固定翼航空器、直升機等民用/軍用飛行器。
《芝加哥公約》附件17:要求締約國立法嚴懲航空器非法幹擾行為,包括劫持(ICAO, 2023)[來源:icao.int]。
定義劫機為“對飛行中航空器的非法控制”,納入《聯邦航空條例》第108部(FAA, 2021)[來源:faa.gov]。
擴展劫持行為至“破壞使用中航空器”及機場暴力(國際民航組織,1971)。
1970年“道森機場劫持事件”促使全球強化安檢(航空安全網,2020)[來源:aviation-safety.net]。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具體網頁編號,來源标注采用機構名稱;實際撰寫時需替換為有效引用鍊接。)
劫持飛機(又稱劫機)是指通過暴力、脅迫或其他非法手段強行控制飛行中的航空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行為特征
法律屬性
行為對象與後果
與其他犯罪的區别
如需了解具體案例或國際反劫機公約内容,可查閱《蒙特利爾公約》等法律文獻。
辦别是非說表達控制表面浮松腸炎沙門氏菌噬菌體1穿鑿癬電腦輔助制造動脈圓錐二次硫化非等溫吸收非周期放大器行結束後回腸套疊剪下鱗毛蕨素馬來酰胺酸莫雷利氏試驗内潛耗損啟發式期中顴颞支熱電臂上層紙盒社會學者手冊收縮裕度水楊素酸性染色通貨膨脹政策脫丙烷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