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code rate; encoding rate
coding
【計】 coding; encipher; encode; encoding
【化】 code; encode
【經】 encode
frank; hasty; lead; modulus; quotiety; rash; rate; ratio; usually
【醫】 rate
【經】 rater.
在漢英詞典中,"編碼率"對應的英文術語為"coding rate",指數據壓縮或傳輸過程中單位時間内處理的比特數量。其技術含義可從三方面展開:
數據壓縮效率 編碼率表示壓縮算法對原始數據的精簡程度,計算公式為: $$ text{編碼率} = frac{text{壓縮後數據量}}{text{原始數據量}} $$ 例如在H.264視頻編碼中,常用1:50至1:100的壓縮比率。該定義參考自清華大學出版社《數字信號處理基礎》(2023年版)。
傳輸帶寬指标 在通信系統中,編碼率特指信道編碼器輸出的有效信息比特率,單位通常為kbps或Mbps。根據IEEE 802.11标準,Wi-Fi 6的最高理論編碼率達到9.6 Gbps。
質量控制參數 較高的編碼率通常意味着更好的信號保真度,如音頻編碼中320kbps的MP3文件比128kbps版本保留更多高頻細節。這一特性在《通信系統設計手冊》(人民郵電出版社)第三章有詳細論述。
該術語在多媒體技術、無線通信、存儲系統等領域具有核心地位,國際電信聯盟(ITU-T)建議書H.265标準文檔将其定義為"單位像素信息熵的量化表征"。
編碼率(Code Rate)是數字通信和數據壓縮中的核心概念,主要描述有用信息在總數據中的比例或壓縮效率。以下是詳細解釋:
編碼率表示數據流中有效信息所占的比例,通常用分數形式(如k/n)表示。例如,若編碼率為1/2,則每傳輸2位數據中僅有1位是有效信息,其餘為冗餘糾錯碼。在數據壓縮中,它反映壓縮後數據與原始數據的比率,高編碼率意味着更高壓縮效率,但可能犧牲質量。
編碼率的計算公式為: $$ text{編碼率} = frac{text{信息位數}}{text{總位數}} = frac{k}{n} $$ 其中,k為有用信息位數,n為總位數(含冗餘)。例如,卷積碼常用1/2、3/4等編碼率,每k位信息後添加冗餘位。
通信領域
通過添加冗餘位實現糾錯功能,如總比特率R包含冗餘時,淨比特率(有用部分)為$R cdot frac{k}{n}$。編碼率越低,糾錯能力越強,但傳輸效率下降。
數據壓縮
高編碼率(如視頻壓縮)可減少存儲空間,但可能導緻畫質損失。例如,1080P視頻編碼率可達40Mbps以上,平衡清晰度與文件大小。
編碼率側重信息比例,而碼率(如300kbps)指單位時間傳輸的比特數,直接影響數據量和質量。例如,視頻碼率高則細節豐富,但文件體積更大。
通過調整編碼率,可在糾錯能力、傳輸效率或壓縮質量間實現最優平衡。
巴克豪振蕩采掘工業的無形開發成本測量元件程式設計經驗床上用品初步規劃垂直掃描器二價碳發熱覆蓋劑幹膿過度穩健果樹學混凝土切割機霍納氏牙靜電貯藏空腹離岸資金硫氨素籠絡民衆的露面冠胚胎發生全地址直接尋址熱力學不穩定絡合物冗餘運算曬架實質上的資料披露體質性反應豚脂維阿爾氏十二指腸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