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權平均存貨法英文解釋翻譯、加權平均存貨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weighted average inventory method
分詞翻譯:
加權的英語翻譯:
【計】 weighting
【經】 weighting
平均存貨的英語翻譯:
【經】 average inventory; average stock
法的英語翻譯: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專業解析
加權平均存貨法(Weighted Average Inventory Method)是一種存貨成本流轉假設下的會計計算方法,通過将期内可供銷售存貨總成本除以總數量,确定單位平均成本并應用于期末存貨和銷售成本核算。該方法符合國際會計準則IAS 2和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適用于存貨形态相似且成本波動頻繁的場景。
核心公式:
$$
text{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 frac{sum (單批進貨成本 times 進貨數量)}{sum 進貨數量}
$$
$$
text{期末存貨價值} = text{剩餘數量} times text{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
關鍵特征:
- 成本平滑性:均衡不同批次存貨價格波動(來源: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
- 操作便捷性:無需跟蹤具體批次流轉,尤其適合大宗商品管理(來源:國際會計準則IAS 2)。
- 財務影響:損益表反映平均成本水平,資産負債表存貨價值介于先進先出與後進先出法之間。
行業應用:
- 制造業: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連續生産行業
- 零售業:标準化商品如日用品、電子産品
- 國際航運:燃料庫存核算
該方法與先進先出法(FIFO)的主要區别在于消除了價格劇烈波動對當期損益的顯著影響,但可能降低財務報表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實務操作中需注意與稅務處理要求的銜接,中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73條明确規定允許采用加權平均法進行存貨計價。
網絡擴展解釋
加權平均存貨法(又稱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一種存貨成本核算方法,通過計算存貨的平均單位成本,确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價值。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
該方法将期初存貨成本與本期購入存貨成本的總和,除以期初存貨數量與本期購入數量的總和,得出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和期末結存存貨的成本。
二、計算公式
- 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
text{單位成本} = frac{text{期初存貨成本} + text{本期購入存貨成本}}{text{期初存貨數量} + text{本期購入存貨數量}}
$$
- 發出存貨成本:
$$
text{發出成本} = text{發出數量} times text{單位成本}
$$
- 期末存貨成本:
$$
text{期末成本} = text{期末數量} times text{單位成本}
$$
或通過總成本倒擠:期初成本 + 本期購入成本 - 發出成本。
三、計算步驟
- 全月彙總:月末一次性彙總當月所有進貨和期初存貨的數量與成本。
- 計算平均單價:按上述公式計算單位成本。
- 分配成本:用單位成本乘以發出數量(或期末結存數量)确定成本金額。
四、特點與適用性
- 優點:
- 計算簡單,僅需月末一次計算;
- 成本分攤折中,減少價格波動對存貨價值的影響。
- 缺點:
- 無法實時反映價格變動,核算存在滞後性;
- 若物價波動劇烈,期末存貨價值可能與實際成本偏差較大。
- 適用場景:適合存貨種類多、價格相對穩定的企業,如日用品零售、标準化産品行業。
五、示例說明
假設某企業期初存貨100件,成本1000元;本月購入200件,成本2200元。
- 單位成本 = (1000 + 2200) / (100 + 200) = 10.67元/件
- 若本月發出250件,則發出成本 = 250 × 10.67 ≈ 2667.5元
- 期末成本 = (300 - 250) × 10.67 ≈ 533.5元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會計教材或企業會計準則。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按列相加程式成本與賣價的差額闖進從屬方式程式镩子單脈沖雷達膽汁郁滞定向過流保護鍛壓輥子多染性紅細胞多元胺高級專案陪審團花籃裝飾胡椒粉盒甲狀腺性心炎靜脈搏動描記圖機械寄存器科-龐二氏法可溶于石油産品之石油磺酸馬耳皮基氏腺明示的積極信托奈良黴素搶風行船強依賴性掐傷切斷鉗汽相汽化抑制劑熱攣縮雙特征的特異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