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莖黃芪英文解釋翻譯、扁莖黃芪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
分詞翻譯:
扁的英語翻譯:
flat
莖的英語翻譯:
bine; culm; haulm; stalk; stem; stick
【醫】 caudex; caulis; peduncle; pedunculus; petiole; petiolus; stalk; stem
黃芪的英語翻譯:
【化】 astragalus root; milkvetch root
【醫】 Astragalus hoangtchy;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Astragalus propinquns Schichk.; radix astragali
專業解析
扁莖黃芪(Astragalus complanatus),中文别稱沙苑子或潼蒺藜,是豆科黃芪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名稱直觀描述了該植物的典型形态特征——莖稈呈扁圓柱形。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權威信息:
一、植物學特征與命名
扁莖黃芪主要分布于中國黃河流域及西北幹旱地區,莖幹扁平匍匐生長,羽狀複葉,開黃色蝶形小花,莢果紡錘形。其學名Astragalus源于希臘語"astragalos"(踝骨),指早期該屬植物莢果形狀似骨節;種加詞"complanatus"意為"扁平的",直指其莖部形态特征。該植物幹燥成熟種子為傳統中藥"沙苑子" 。
二、藥用價值與臨床應用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錄藥材,扁莖黃芪種子性甘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肝明目、益腎固精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含黃酮類(如沙苑子苷)、生物堿及氨基酸等活性成分,可調節免疫、保護肝腎、改善微循環,常用于治療腰膝酸軟、遺精早洩、視力減退等症 。
三、生态與經濟價值
該植物耐旱、耐鹽堿,是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先鋒物種。其莖葉可作為牧草,種子除藥用外還可榨油(含油率約10%),兼具生态修複與經濟價值 。
權威來源參考
- 《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Flora of China)
-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藥用植物圖鑒》
網絡擴展解釋
扁莖黃芪(學名:Astragalus complanatus)是豆科黃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藥用和生态價值。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特點:
一、基本概述
- 學名與分類:扁莖黃芪又稱蔓黃芪、沙苑子,屬于豆科黃耆屬植物。
-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及黃土高原地區,常見于山坡草叢、田邊或路旁。
- 藥用部位:以幹燥成熟種子入藥,藥材名“沙苑子”,性溫味甘,歸肝、腎經。
二、形态特征
- 植株結構
- 莖:莖略扁,偃卧生長,高30-100厘米,多分枝,全體被短硬毛。
- 葉:單數羽狀複葉,小葉9-21片,橢圓形,長6-14毫米,寬3-7毫米,葉面無毛,葉背灰綠色被柔毛。
- 花與果:總狀花序腋生,花冠蝶形、黃色;莢果紡錘形,長3-4厘米,内含20-30粒圓腎形種子。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三、藥用價值
- 功能主治:補腎固精、縮尿、養肝明目,適用于腰膝酸軟、遺精早洩、頭暈目昏等症。
- 活性成分:含黃酮類(如槲皮素)、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 古籍記載:《本草綱目》稱其可“治腰痛洩精,虛損勞乏”。
四、生态與應用
- 生态特性
- 耐旱性強,怕澇,適應多種土壤,常作為果園覆蓋植物,抑制雜草并保持水土。
- 莖葉春季生長緩慢,減少與果樹競争養分,6月後形成密集覆蓋層。
- 其他用途
- 莖葉可作優質飼料,適口性好;
- 人工栽培需注意種子萌發溫度(15-30℃),第2-3年為高産期。
五、與普通黃芪的區别
扁莖黃芪是黃芪屬的一個變種,與普通黃芪(如蒙古黃芪)相比,其莖扁平匍匐,種子藥用為主,而普通黃芪多以根入藥。
如需更詳細的地理分布或栽培技術,可參考植物志或專業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安東尼氏莢膜染色法安裝成本苯并┭唑拆穿超字稱雄定制系統多管閑事的仿生合成放射外科學附标數據名咯咯地叫更代細胞規則網格胫前輕叩脊髓孔考爾梯拱樂土的聯機文件磷化石灰掄先交易絡合的氯碘奎氯銀礦毛黴菌亞目模特兒熱法煮制的潤滑脂獸炭黑外出未成熟的債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