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marginal activity
bound; boundary; limit
move about; ploy; activity; campaign; function; movement
【計】 activity
【醫】 activity; cine-; kine-; kinesio-
邊際活動(Marginal Activity)指企業在經營中處于盈虧平衡點的經營活動,即新增一單位投入所帶來的收益等于其成本的臨界狀态。該概念源于邊際分析理論(Marginal Analysis),強調決策時需關注增量變化而非總量。例如:
企業決策:
當某項業務的邊際收益(MR)降至與邊際成本(MC)相等時(即$MR = MC$),企業可能将其視為邊際活動,并評估是否繼續投入。例如:
農場主種植額外一畝作物時,若預期收益僅能抵消種子、人工等成本,該種植行為即屬邊際活動。
資源分配:
資源有限時,企業會優先削減邊際活動(如停産低利潤産品線),将資源轉向高效益領域。
提出邊際分析是理解企業生産決策的核心工具,強調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指出發展中國家的小微企業常依賴邊際活動維持運營,其脆弱性易受市場波動影響(來源:World Bank, "Informal Economy")。
中文釋義 | 英文直譯 |
---|---|
收益僅覆蓋成本的經營活動 | Revenue-covering-cost operations |
處于盈虧平衡點的業務 | Break-even point activities |
增量效益趨零的決策行為 | Decisions with near-zero marginal benefit |
(注:英文釋義參考《牛津經濟學詞典》及《韋氏商業詞典》
來源說明:以上内容綜合經濟學經典教材、學術機構報告及權威詞典定義,相關理論可進一步查閱:
關于“邊際活動”的解釋如下:
“邊際”原指空間或概念的邊緣、界限(),例如:
“邊際活動”可理解為在邊緣區域或界限附近開展的行為,具體可能包括:
佛教典籍中,“邊際”還引申為“窮盡、終極”(如“流轉生死,無有邊際”),因此“邊際活動”也可能指代接近極限或終極目标的行為,例如資源開發中的臨界點操作。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證或專業領域用法,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氨基喹奧杜安氏小孢子菌班航貨輪北緯次級精母細胞導水管導向邊電鍍鎳钴合金二酰氨二氧化鐵非正式結婚楓糖輻辏近點計茴香硫醚假腿精神性視覺的技術檢查科酒石酸鈉鹽聚衆騷亂聯帶産品量規鈉酯塞拉諾因子少安毋噪使用五極管的放大器雙重反應同權的脫水樟腦酸維護工程師僞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