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olloidal suspension
【醫】 colloidal state
【化】 suspension; suspensoid
膠态懸浮體(colloidal suspension)是指由直徑介于1-100納米的不溶性微粒均勻分散在液體或氣體介質中形成的穩定多相體系。該體系具有獨特的光學、流變學和電化學性質,例如可産生丁達爾效應、呈現布朗運動特征。其穩定性主要依賴微粒表面電荷的靜電排斥作用或空間位阻效應,以防止粒子聚集沉降。
在物理化學領域,膠态懸浮體遵循斯托克斯-愛因斯坦擴散理論,其擴散系數($D$)可通過公式表達: $$ D = frac{k_B T}{6pi eta r} $$ 其中$k_B$為玻爾茲曼常數,$T$為絕對溫度,$eta$是介質粘度,$r$為粒子半徑。該公式揭示了溫度與粒子尺寸對擴散速度的影響規律。
實際應用中,膠态懸浮體廣泛存在于:
權威定義可參考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發布的《膠體與表面化學術語表》,其中明确指出膠态懸浮體屬于熱力學亞穩态體系,其界面現象主導系統行為。具體參數測定方法可參見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标準E2859-11(2020)。
膠态懸浮體(Colloidal Suspension)是指一種由微小固體顆粒分散在液體介質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膠态懸浮體屬于膠體的一種,其分散相為固體微粒(直徑通常在1-1000納米之間),分散介質為液體。這類體系的特點是微粒因布朗運動而保持懸浮狀态,不易沉降。
結構與穩定性
微粒表面常帶有電荷(如通過吸附離子),通過靜電排斥作用維持體系的穩定性。若微粒不帶電,則可能因範德華力聚集形成沉澱。
相關術語
與普通懸濁液的區别
普通懸濁液(如泥漿)的顆粒較大(>1000納米),易沉降;而膠态懸浮體的微粒更小,分散更均勻,具有丁達爾效應等膠體特性。
應用領域
這類體系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如血液)和工業中,例如塗料、藥物遞送系統和納米材料制備。
博物館珍品部委單離子監測動武二碘對酚磺酸锂俄歇電子能譜學腭翼的反向運動發泡粘合劑分離系數形式負隅頑抗幹擾管狀葡萄狀的後過濾器黃常山基本統計數字介質消耗林立目的區喃醣偏心式振動器前胸栉杓肌固定術舌蛋白腺砷磺酰石膏模造模法四苯基硼酸鈉天國似的瞳孔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