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隅頑抗英文解釋翻譯、負隅頑抗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put up a desperate struggle
例句:
- 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韪負隅頑抗。
The government is fighting a rearguard action against the mass of public opinion.
分詞翻譯:
負的英語翻譯:
bear; tote; shoulder; suffer; minus; negative; owe; rely on; lose
【醫】 Lift
隅的英語翻譯:
border; coign; corner
頑抗的英語翻譯:
stubbornly resist
專業解析
"負隅頑抗"是一個具有強烈貶義色彩的中文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敵人或對手在面臨絕境、走投無路時,仍然憑借險要的地勢或最後的依仗進行頑固抵抗,拒不投降或認輸。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中文釋義與字源分析
- 負 (fù): 本義為“倚靠”、“憑借”。在這裡指“依靠”、“憑借”。
- 隅 (yú): 本義指“角落”、“邊角”,引申為“險要的地方”、“地勢險阻的角落”。這裡指“險要的地勢”或“最後的據點/屏障”。
- 頑 (wán): 意為“頑固”、“愚妄”、“不開化”。
- 抗 (kàng): 意為“抵抗”、“抗拒”。
- 整體釋義: 指敵人或對手在面臨徹底失敗或被包圍的絕境時,仍然頑固地依靠險要的地形或最後的殘餘力量進行拼死抵抗。強調其不識時務、垂死掙紮的頑固态度。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成語的标準釋義。
-
權威英譯
- 該成語在權威漢英詞典中的标準翻譯包括:
- (of an enemy or a robber) fight stubbornly with one's back to the wall: 這是最貼近字面和意境的翻譯,形象地描繪了背靠牆壁(絕境)仍頑固戰鬥的場景。
- put up a desperate struggle: 強調其絕望狀态下的掙紮。
- make a last-ditch fight: 突出其是最後防線的抵抗。
- (continue to) resist stubbornly: 直指其頑固抵抗的本質。
- offer stubborn resistance: 同上,強調抵抗的頑固性。
- 來源:參考《新世紀漢英大詞典》(第二版)、《牛津英漢漢英詞典》等權威工具書對“負隅頑抗”的标準英譯。
-
使用場景與文化内涵
- 典型語境: 常用于描述軍事對抗中,殘敵被包圍在孤立據點(如山頭、碉堡)仍拒不投降;也用于比喻在政治鬥争、商業競争或辯論中,處于極端劣勢的一方明知必敗卻仍死不認輸、無理狡辯或進行徒勞反抗。
- 情感色彩: 帶有強烈的貶義和批判意味,表達說話者對抵抗者不識時務、頑固不化、做無謂掙紮行為的蔑視和譴責。它暗示這種抵抗是徒勞的、非正義的,最終必将失敗。
- 語源關聯: 該成語源自《孟子·盡心下》:“有衆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撄。” (衆人追趕老虎。老虎背靠山角,沒有人敢上前觸犯)。後演變為“負隅頑抗”,用以形容依仗險要地勢進行頑抗。來源:成語典故研究,如《中華成語大辭典》。
-
例句示例
- 中文: 敵軍主力已被殲滅,隻剩下小股殘兵在山區負隅頑抗。
- 英文: The enemy's main force has been wiped out, with only small remnantsfighting stubbornly with their backs to the wall in the mountains. (或putting up a desperate struggle /making a last-ditch fight)
- 中文: 盡管證據确鑿,他仍在法庭上負隅頑抗,拒不認罪。
- 英文: Despite overwhelming evidence, hecontinued to resist stubbornly in court, refusing to plead guilty. (或offered stubborn resistance)
“負隅頑抗”精準地描繪了絕境中頑固抵抗的意象。其權威英譯如“fight stubbornly with one's back to the wall”或“put up a desperate struggle”等,均有效傳達了其核心語義和貶義色彩。理解其字源、使用場景及蘊含的批判态度,對于準确運用該成語及其英譯至關重要。
網絡擴展解釋
“負隅頑抗”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負隅頑抗”指依仗險要地勢或某種條件頑固抵抗,多用于形容敵人、壞人在絕境中拒不認輸的掙紮行為,含明顯貶義。例如:“被圍困的毒枭負隅頑抗,最終被警方擊斃。”()
二、字詞分解
- 負:依靠、憑借;
- 隅:山勢險要的角落或地形(注意正确寫法為“隅”,而非“嵎”);
- 頑抗:頑固抵抗。
合起來即“憑借險要地形,頑固抵抗”。()
三、成語出處
源自《孟子·盡心下》:“有衆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撄。”原指老虎被追逐時背靠山角抵抗,後引申為人類在困境中的頑固抵抗。()
四、近義詞辨析
- 困獸猶鬥:強調被困時的兇猛反抗,如野獸般激烈(例:敵軍如困獸猶鬥,瘋狂反撲);
- 垂死掙紮:側重瀕臨滅亡前的最後抵抗,語義更緊迫。()
五、用法與例句
- 適用對象:多用于敵人、罪犯等負面角色(例:歹徒負隅頑抗,加速滅亡);
- 反義詞:束手就擒、俯首就縛。
注意:該成語含貶義,不可用于褒揚正面人物的堅持行為。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