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邊際單位成本英文解釋翻譯、邊際單位成本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marginal unit cost

分詞翻譯:

邊際的英語翻譯:

bound; boundary; limit

單位成本的英語翻譯:

【經】 cost per unit; per-unit cost; unit cost

專業解析

邊際單位成本(Marginal Unit Cost) 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每額外生産或購買一個單位産品所引起的總成本的增加量。它是微觀經濟學和成本分析中的核心概念,用于衡量産量變化對總成本的即時影響。其英文對應術語為Marginal Cost (MC) 或更精确地指單位增量時的Marginal Cost per Unit。

一、核心定義與計算

邊際單位成本聚焦于“增量”或“邊際”變化。其數學表達式為: $$ MC = frac{Delta TC}{Delta Q} $$ 其中:

例如,若生産第100件産品時總成本為¥5000,生産第101件時總成本升至¥5020,則第101件産品的邊際單位成本為¥20(來源:曼昆《經濟學原理》(第7版)第70頁)。

二、經濟學意義與應用

  1. 生産決策依據

    企業通過比較邊際單位成本與産品價格(邊際收益)決定最優産量。當邊際成本低于價格時,擴大産量可增加利潤;反之則需減産(來源:OECD線上術語庫,"Marginal Cost"詞條)。

  2. 規模經濟性判斷

    短期内,邊際成本曲線通常呈U形。初始階段因固定成本分攤下降,後期因産能瓶頸上升。長期邊際成本變化則反映規模經濟性(來源:薩缪爾森《經濟學》第19版,第10章)。

三、與平均成本的區别

四、實際場景示例

在制造業中,若某工廠日産能為1000台設備時總成本¥50萬(平均成本¥500/台)。若新增1台設備需額外投入¥600(包括加班費、耗材),則此台設備的邊際單位成本為¥600,高于平均成本,提示産能接近極限(來源:麥肯錫《成本優化實務指南》)。

權威參考來源:

  1. 曼昆《經濟學原理》
  2.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術語庫
  3. 薩缪爾森《經濟學》
  4. Investopedia金融教育平台
  5. 麥肯錫公司行業研究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邊際單位成本(Marginal Cost,簡稱MC)是經濟學中衡量企業生産決策的關鍵指标,指每額外生産一單位産品所增加的總成本。其核心邏輯是分析産量變化對成本的影響,常用于優化生産規模和定價策略。

關鍵解釋

  1. 定義公式
    邊際單位成本 = 總成本變化量 / 産量變化量
    即:
    $$ MC = frac{Delta TC}{Delta Q} $$
    其中,ΔTC為總成本增量,ΔQ為産量增量。

  2. 成本構成

    • 固定成本(如廠房租金)不隨産量變化,因此邊際成本主要由可變成本(如原材料、人工)的增量決定。
    • 例如:生産100件産品總成本為5000元,生産101件時總成本變為5050元,則第101件的邊際成本為50元。
  3. 經濟意義

    • 生産決策:當邊際成本 < 市場價格時,企業傾向于擴大生産以增加利潤;反之則可能減産。
    • 定價參考:長期均衡中,完全競争市場下企業定價趨向于邊際成本。
    • 規模效應:邊際成本曲線通常呈U型,初期因規模經濟下降,後期因邊際收益遞減上升。
  4. 實際應用

    • 企業通過對比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确定利潤最大化産量(MC=MR時)。
    • 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如環保法規)時,需評估企業邊際成本變化對社會的影響。

示例說明

假設某工廠生産汽車:

這一概念幫助企業避免盲目擴産,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不合格商品不完全獨立國猜忌尺側腕屈肌囊觸覺區氮化錳單細胞擔憂電勢降落底刀腐化隔離短軸共激系統國家仲裁人假惺惺頸靜脈窦劇烈卡環絲粒狀錫輪盤摩擦輪詢序列脈沖調制器梅格斯氏綜合征配位劑前淋巴細胞乳溢砷酸鹽天然産品提供樣品外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