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marginal unit cost
bound; boundary; limit
【经】 cost per unit; per-unit cost; unit cost
边际单位成本(Marginal Unit Cost)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额外生产或购买一个单位产品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它是微观经济学和成本分析中的核心概念,用于衡量产量变化对总成本的即时影响。其英文对应术语为Marginal Cost (MC) 或更精确地指单位增量时的Marginal Cost per Unit。
边际单位成本聚焦于“增量”或“边际”变化。其数学表达式为: $$ MC = frac{Delta TC}{Delta Q} $$ 其中:
例如,若生产第100件产品时总成本为¥5000,生产第101件时总成本升至¥5020,则第101件产品的边际单位成本为¥20(来源:曼昆《经济学原理》(第7版)第70页)。
生产决策依据
企业通过比较边际单位成本与产品价格(边际收益)决定最优产量。当边际成本低于价格时,扩大产量可增加利润;反之则需减产(来源:OECD在线术语库,"Marginal Cost"词条)。
规模经济性判断
短期内,边际成本曲线通常呈U形。初始阶段因固定成本分摊下降,后期因产能瓶颈上升。长期边际成本变化则反映规模经济性(来源: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9版,第10章)。
当MC < AC时,AC下降;当MC > AC时,AC上升(来源:Investopedia "Marginal Cost"条目)。
在制造业中,若某工厂日产能为1000台设备时总成本¥50万(平均成本¥500/台)。若新增1台设备需额外投入¥600(包括加班费、耗材),则此台设备的边际单位成本为¥600,高于平均成本,提示产能接近极限(来源:麦肯锡《成本优化实务指南》)。
权威参考来源:
边际单位成本(Marginal Cost,简称MC)是经济学中衡量企业生产决策的关键指标,指每额外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总成本。其核心逻辑是分析产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常用于优化生产规模和定价策略。
定义公式
边际单位成本 = 总成本变化量 / 产量变化量
即:
$$
MC = frac{Delta TC}{Delta Q}
$$
其中,ΔTC为总成本增量,ΔQ为产量增量。
成本构成
经济意义
实际应用
假设某工厂生产汽车:
这一概念帮助企业避免盲目扩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鼻上点肠系膜上神经节肠周炎触须醋栗胆影葡胺淡阴影刀豆壳蝶腭神经二分之一非条件食物反射费托液体烃改良松香红色软化灰质前连合弧形组织寄存器传送级晶粒粗化晶粒长大空防老太婆逻辑电路设计奈曼氏试验球压式硬度试验肉汤滤液生氨发酵失常的诉讼系争点炭疽退火敝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