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delivery schedule
deliver the goods; delivery
【經】 deliver goods; delivery
schedule; time-table; timetable
【計】 time schedule
交貨時間表(Delivery Schedule)的漢英詞典釋義與商業實務解析
交貨時間表(Delivery Schedule)指買賣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的、分批次交付貨物或服務的具體時間安排計劃。其英文對應術語為 "Delivery Schedule" 或 "Shipment Schedule",常見于國際貿易合同(如INCOTERMS®條款)、采購訂單及物流協議中,用于明确履約的時間節點。
時間框架(Time Frame)
規定每批貨物的起運日期(Departure Date)、抵達日期(Arrival Date) 或完成交付截止日(Delivery Deadline),需精确至年月日,避免模糊表述(如“盡快交付”)。
示例: "Batch 1: CIF Shanghai by 2025-09-30"
貨物批次與數量(Batch & Quantity)
按生産或運輸能力拆分多批次交貨,标注每批次的貨物描述(Description of Goods) 及數量(Quantity),例如:
Batch 1: 500 units, Model X; Batch 2: 800 units, Model Y
交付地點(Delivery Point)
根據貿易術語(如FOB、CIF、DDP)明确交貨地,如裝運港、目的港或買方指定倉庫。
國際貿易
遵循國際商會(ICC)發布的INCOTERMS® 2020規則,明确風險轉移點與責任劃分(如FOB下賣方完成裝運即視為交貨)。
來源:《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CC Publication No. 723)
制造業采購
在長期供應協議(LTA)中,交貨時間表常與産能預留(Capacity Reservation) 條款綁定,保障供應鍊穩定性。
來源:《供應鍊管理:戰略、計劃與運作》(Chopra & Meindl, Pearson Education)
法律效力參考
中國《合同法》第138條規定:“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标的物”,交貨時間表構成該條款的具體執行标準。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注:實務中需将交貨時間表與裝運通知(Shipping Advice) 結合使用,确保動态跟蹤履約狀态。
交貨時間表是買賣合同中明确賣方交付貨物具體時間安排的核心條款,其定義及要點如下:
交貨時間表指買賣雙方約定的貨物交付期限,通常以書面形式明确具體日期或時間段。根據《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賣方必須嚴格按合同規定時間交貨,否則買方有權索賠或拒收貨物。
固定月份裝運
如"Shipment during March 2025",要求貨物在指定月份内完成裝運。
跨月裝運
如"Shipment during Feb./Mar. 2025",適用于生産周期較長的訂單。
截止日期裝運
如"Shipment on or before July 15th 2025",需在特定日期前完成交付。
信用證觸發條款
如"Shipment within 45 days after receipt of L/C",以收到信用證為時間起點。
可通過等來源獲取完整規定細則。實際應用中建議結合貨物特性、供應鍊能力等因素制定合理時間表,并在合同中明确違約條款以規避風險。
氨苯蝶啶按體積計的含量巴羅規則備用機件秉公冰浴器不定型細菌臭胂酸鈣儲存器階組萃取分級大動蕩等離子體動力學多路複用鍊路浮動工資工作電流緩沖值化膿性關節炎婚姻的誓約進料器開工不足可空的空氣提升裂化器列入議程貿易管制難加工槽黑棄兒溶液厚度色彩配景提取或支付合同同位素地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