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監獄(Prison)是依法設立的國家刑事執行機關,主要承擔監禁和改造罪犯的職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第三條規定,監獄對罪犯實行懲罰與改造相結合、教育與勞動相結合的原則,其核心目标是預防和減少犯罪。
從社會功能角度,監獄具有三項基礎作用:(1)剝奪犯罪分子的再犯能力;(2)通過強制勞動和法治教育實現行為矯正;(3)維護社會秩序和司法權威。現代監獄管理體系包含封閉式監區、開放式監區及醫療監區等分類監管模式。
英語語境中,"prison"特指中長期監禁設施,與短期拘留所用的"jail"存在區别。牛津詞典将其定義為"a building where people are legally held as punishment for a crime"(牛津大學出版社,2023版)。美國司法統計局數據顯示,聯邦監獄系統包含122所矯正機構(BOP,2025年度報告)。
國際司法标準方面,聯合國《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準規則》強調監獄應保障被監管者的基本人權,包括醫療護理、法律申訴等權利(聯合國文件A/RES/70/175)。中國司法部定期發布《全國監獄工作白皮書》,披露監管改革進展和再犯罪率統計數據(司法部官網,2025年7月更新)。
監獄是執行刑罰和改造罪犯的國家強制機關,具有多重屬性與功能。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監獄廣義指關押犯人的場所,包括監獄、看守所、拘留所等;狹義指依照刑法規定,對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執行刑罰的司法場所。
在中國,監獄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也是國家強制機關,承擔懲罰犯罪、維護社會安全的職責。
法律屬性
監獄的主管部門為司法部下屬的監獄管理局,其設置需經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批準。管理人員屬于人民警察編制。
懲罰與隔離
通過限制罪犯自由,産生身心痛苦效應,體現刑罰的威懾力。同時将罪犯與社會隔離,減少再犯罪風險。
改造與教育
提供技能培訓、心理輔導等服務,幫助罪犯重塑價值觀。中國監獄遵循“懲罰與改造結合”原則,以教育、勞動為手段促進罪犯回歸社會。
社會保護
通過執行刑罰維護法律權威,保障公衆安全。
中國監獄被賦予“三位一體”屬性:既是刑罰機關,也是特殊企業和學校。例如,監獄内設立生産車間和職業技能課程,為罪犯提供勞動與學習機會。
監獄管理需遵循法律,尊重罪犯基本人權,如禁止虐待并提供必要生活保障。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司法部官網或《監獄法》相關條款。
氨化物闆口線蟲屬冰雹保險不平衡線路穿流闆塔粗野的淡香菖電容器天線二苯基丁二炔法規的意義反複呼吸式供氧裝置防疲勞橡膠焊縫表面角滞後急需售賣可酰氨化的零股證書嘧啶核苷酶皮脂溢性痤瘡普通丁苯膠傾倒綜合征青玉熱設計山梗醇堿神經節周炎雙重自我睡覺數據操作泰洛沙泊投标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