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accounting assumption; accounting postulate
會計假定的漢英詞典解釋與專業解析
會計假定(Accounting Assumptions)是財務會計體系的基礎性前提,指在缺乏明确證據時,會計主體為規範核算流程所默認遵循的準則。以下是其核心内容與對應英文術語:
會計主體假定(Accounting Entity Assumption)
定義:企業被視為獨立于所有者及其他經濟實體的核算單位,僅記錄與本主體相關的經濟活動。對應英文術語強調“separate economic entity”。
持續經營假定(Going Concern Assumption)
定義:假設企業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破産清算,資産與負債按正常經營周期計量。國際會計準則(IAS 1)明确要求企業評估持續經營能力。
會計分期假定(Periodicity Assumption)
定義:将連續經營活動劃分為固定周期(如月度、年度)以編制財務報告。英文表述為“time period assumption”,常見于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
貨币計量假定(Monetary Unit Assumption)
定義:僅以貨币為計量單位,且默認币值穩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要求披露功能性貨币及彙率波動影響。
權威參考來源:
會計假定(也稱會計假設)是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的基礎性前提,用于界定會計活動的空間、時間及計量範圍,确保財務信息的準确性和可比性。以下是核心會計假定的詳細解釋:
定義:會計主體是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限定會計核算的空間範圍,明确為“誰”記賬和報告。例如,企業需與所有者個人財務分離,僅記錄自身經濟活動。
作用:區分企業與其他主體(如股東、關聯企業)的財務邊界,保證信息獨立性。
定義:假設企業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破産清算,而是按既定目标持續運營。
作用:支持資産按曆史成本計價(而非清算價值)、負債按到期償還處理,避免短期變現對財務數據的扭曲。
定義:将企業持續經營過程劃分為連續的、等長的期間(如月度、年度),定期編制財務報告。
作用:滿足外部信息使用者(如投資者、監管機構)對定期財務信息的需求,便于業績評估與決策。
定義:以貨币為統一計量單位記錄經濟活動,并假設币值穩定(不考慮通貨膨脹影響)。
作用:統一量化各類經濟事項,增強財務數據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部分理論會擴展至曆史成本假設(資産按取得成本計量)或業務實質優先原則(按交易實質而非形式記錄),但這些通常歸類于會計原則而非基本假設。
權威來源:以上内容綜合自北大金融複試備考資料、正保會計網校及MBA智庫百科等專業平台。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閱相關網頁原文。
成巨核細胞程式設計範例大腦中部的單級彈性供給房契法尼焦磷酸複方浸膏耕工作分解結構圖國際貨币政策合胞體結化石足迹學精确度損失科塞耳氏試驗控制說明書來蘇糖醇酸六角形的美洲片吸蟲謬塞征陪葬切除大腦氣栓水熔稅務費用死去陶瓷塗層烴基化合物同感突颌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