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lapachol; targusic acid
【機】 lapachoic acid; lapachol; targusic acid
【化】 chinone; quinone
【醫】 chinone; kinone; quinone
黃鐘花醌(英文:Tecomaquinone)是一種從黃鐘花屬植物(Tecoma spp.)中分離出的天然萘醌類化合物,屬于苯醌衍生物。其化學結構式為$$C{14}H{8}O_{4}$$,特征為兩個酮基(C=O)與芳香環共轭。該化合物在植物中可能參與抗氧化和光保護機制,部分研究指出其潛在抗菌與抗腫瘤活性。
黃鐘花醌的命名結合了植物來源與化學特征:“黃鐘花”指代其天然來源植物(如Tecoma stans),而“醌”(quinone)表明其屬于醌類化合物。在傳統醫學中,黃鐘花屬植物提取物曾被用于抗炎和退熱,現代藥理學研究則聚焦于醌類成分的電子傳遞特性及生物活性。
目前關于該化合物的研究數據主要收錄于專業數據庫(如PubChem CID: 135413892)及《天然産物研究》等期刊。由于研究尚處初期階段,建議通過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或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數據庫獲取最新文獻。
黃鐘花醌是一種天然存在的有機化合物,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其含義:
黃鐘花醌(Lapachol)分子式為$C{15}H{14}O_{3}$,分子量242.27,屬于萘醌類化合物,具有六元環狀共轭不飽和二酮結構。其物理性質包括密度約1.2 g/cm³,沸點390°C,熔點為141-143°C。化學結構中的羟基和異戊烯基側鍊是其主要活性基團。
該成分最初從紫葳科黃鐘花屬植物(如褐色鐘花樹)的樹皮中分離獲得。其常見别名包括拉帕醇、五加酚、Tecomin等。黃鐘花屬植物多分布于熱帶地區,具有直立莖和鮮豔黃花。
黃鐘花醌的CAS號為84-79-7,在工業領域曾作為天然染料(CI 75490)使用。其名稱中的“黃鐘”源自來源植物的中文名,而非直接關聯古代樂律術語。
如需獲取更詳細數據(如合成路徑或毒理研究),可參考化學數據庫或藥理學文獻。
按鈕啟動打印操作被傳喚的不定顯示不守信用的人待用狀态單向轉發器動作號志二甲氧苯基青黴素鈉飛輪效應分類岡上肌綜合征給予遺囑認證工作量固着假過敏現象急性骨炎急性上行性麻痹矩陣處理語言可賠償的腦脂質平均成就三角墊散裝大船山醇設備控制酸性草酸鹽索托氏手術圖表分解法脫甲樟腦網絡使用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