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伯氏呼吸計英文解釋翻譯、華伯氏呼吸計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Warburg's respirometer
分詞翻譯:
華的英語翻譯:
China; flashy; grey; prosperous; splendid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呼吸的英語翻譯:
atman; breath; breathe; breathing; respiration; respire; wind
【化】 respiration
【醫】 anapnea; breath; breathing; pneo-; pneuma-; pneumato-; pneumo-
pneusometer; R.; respiration; respire; spiro-
計的英語翻譯:
idea; plan; calculate; count; meter; stratagem
【醫】 meter
專業解析
華伯氏呼吸計(Warburg Respirometer),中文又稱“瓦氏呼吸計”,是一種經典的生物化學實驗儀器,主要用于精确測量生物組織、細胞或酶制劑在代謝過程中的氣體交換,特别是氧氣消耗(O₂ uptake)和二氧化碳産生(CO₂ evolution)的速率。其名稱源于1920年代發明該儀器的德國生物化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奧托·海因裡希·瓦伯格(Otto Heinrich Warburg)。
核心原理與功能
- 測壓法(Manometric Principle):華伯氏呼吸計的核心工作原理是恒溫恒容測壓法。儀器主體是一個帶有精密壓力計(通常為毛細管式)的密閉反應瓶(Warburg flask)。反應瓶通常分為主室(放置組織樣本或細胞懸液)和側室(放置反應終止劑或底物溶液)。當生物樣本在恒溫水浴中進行代謝反應時,消耗氧氣或産生二氧化碳會導緻反應瓶内氣體體積的變化(在恒容條件下),進而引起密閉系統内壓力的變化。通過監測壓力計液柱高度的變化(Δh),并根據氣體定律(如波義耳定律)進行計算,即可推算出氣體交換的量。
- 測量對象:
- 氧氣消耗量(O₂ Uptake):這是華伯氏呼吸計最經典的測量項目。通過測量壓力下降來推算耗氧量。
- 二氧化碳産生量(CO₂ Evolution):通過使用堿性吸收劑(如KOH溶液)置于反應瓶中央的小杯(center well)中,吸收代謝産生的CO₂。此時壓力變化主要反映耗氧量(因CO₂被吸收)。若需單獨測量CO₂産量,可通過設計對照實驗或使用特殊技術實現。
-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結合耗氧量和CO₂産量的測量,可以計算RQ(RQ = CO₂ produced / O₂ consumed),為研究代謝途徑(如糖酵解、氧化磷酸化)提供重要信息。
應用領域
華伯氏呼吸計在曆史上是研究細胞呼吸、能量代謝、酶活性(尤其氧化還原酶)的關鍵工具,曾廣泛應用于:
- 基礎研究:闡明糖、脂肪、蛋白質等物質在細胞内的氧化分解途徑(如三羧酸循環、電子傳遞鍊)。
- 藥理學與毒理學:評估藥物、毒物或抑制劑對細胞呼吸和能量代謝的影響。
- 微生物學:研究細菌、酵母等微生物的代謝活性。
- 癌症研究:瓦伯格本人曾利用該儀器研究腫瘤細胞的代謝特征(瓦伯格效應)。
漢英術語對照與解釋
- 華伯氏呼吸計 / 瓦氏呼吸計: Warburg Respirometer (或 Warburg Manometer / Apparatus)。 “華伯氏”或“瓦氏”是 Otto Warburg 姓氏的音譯。
- 呼吸計: Respirometer。 指專門用于測量呼吸(氣體交換)速率的儀器。
- 測壓法: Manometric Method/Principle。 指通過測量壓力變化來間接測定氣體體積或濃度的方法。
- 氧氣消耗 (耗氧量): Oxygen Consumption / O₂ Uptake。
- 二氧化碳産生 (CO₂釋放量): Carbon Dioxide Production / CO₂ Evolution。
- 呼吸商: Respiratory Quotient (RQ)。
- 反應瓶: Warburg Flask / Vessel。
- 恒溫水浴: Constant Temperature Water Bath。
- 壓力計: Manometer。
曆史意義與現代替代
華伯氏呼吸計因其設計精巧、結果可靠,在20世紀中葉的生物化學研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其操作相對繁瑣、通量低,且需要手動讀數計算,在現代實驗室中,它已很大程度上被更先進、自動化程度更高的技術所取代,例如:
- 氧電極法 (Oxygen Electrode): 直接、實時測量溶液中溶解氧濃度的變化。
- 熒光/發光法氧耗檢測: 使用對氧敏感的熒光或發光探針。
- 高通量細胞代謝分析儀 (如Seahorse XF Analyzer): 可同時實時監測多個樣本的耗氧率 (OCR) 和胞外酸化率 (ECAR),通量高、自動化程度高。
來源
生物化學标準教材及經典學術文獻(如 Warburg 的原著和相關代謝研究論文)。
網絡擴展解釋
華伯氏呼吸計(Warburg Respirometer)是20世紀早期由德國生物化學家奧托·海因裡希·瓦堡(Otto Heinrich Warburg)發明的一種經典實驗儀器,主要用于研究生物組織的呼吸代謝過程。以下是對其的詳細解釋:
定義與背景
- 發明者:奧托·瓦堡(Otto Warburg),因發現細胞呼吸酶于1931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用途:測量生物樣本(如細胞、組織切片)的氧氣消耗和二氧化碳釋放量,進而研究細胞呼吸、酶活性及代謝途徑。
工作原理
-
壓力變化測量
儀器基于密閉系統中氣體體積變化引起的壓力變化。樣本置于含有緩沖液的反應瓶内,通過恒溫水浴保持溫度恒定。氧氣消耗會導緻氣體體積減少,壓力變化通過連接的U形管壓力計(含液體)測量,并轉化為氣體體積數據。
-
反應體系
通常包含:
- 中心室:放置樣本(如線粒體懸浮液)。
- 側室:可加入終止反應的試劑(如酸)。
- 氣體環境:常通入純氧或特定混合氣體。
關鍵應用領域
- 細胞呼吸研究
定量分析細胞在不同條件下的氧氣消耗速率,揭示代謝狀态(例如比較正常細胞與癌細胞的呼吸差異)。
- 酶動力學分析
測定脫氫酶等關鍵酶的活性,如通過添加底物(如葡萄糖)和輔酶(NAD⁺)觀察反應速率變化。
- 藥物與毒理學
評估藥物或毒素對細胞能量代謝的影響,例如檢測某化合物是否抑制線粒體電子傳遞鍊。
曆史意義
- 瓦堡利用該儀器發現了“瓦堡效應”(Warburg Effect),即癌細胞即使在有氧條件下也優先進行糖酵解的現象,這一發現為腫瘤代謝研究奠定了基礎。
- 推動了代謝途徑(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環)的闡明,成為早期生物化學研究的核心工具。
現代替代技術
隨着技術進步,華伯氏呼吸計逐漸被更靈敏的氧電極、熒光探針和高通量代謝分析系統取代,但其原理仍被現代設備(如Seahorse細胞能量分析儀)繼承和發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操作細節或曆史案例,建議查閱生物化學實驗教材或瓦堡的原始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凹眼保送閉環反應鼻枕弓倒逆瓣電擊性内障蝶突多元分布二氧異丁嗪過度穩定性架空線簡單類型交直流兩用脊髓纖維束髁上的寬譜線核磁共振喹哪啶紅硫乙酰乙酸酯卵圓口氯化乙甲膽堿尿分泌果多婆母切腦器全部清償燃料塔麝香草腦處理時裝雙形蕈素天藍I外傷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