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reserve for unrealized fixed assets appreciation
固定資産未實現增值準備(英文:Unrealized Appreciation Reserve for Fixed Assets)是一個會計術語,指企業對其持有的固定資産因市場價值上升而産生的潛在增值部分所計提的準備金。該準備金反映了資産賬面價值低于其當前市場價值的差額,但該增值尚未通過實際交易(如出售)實現,因此不能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其主要特點和要點如下:
未實現增值(Unrealized Appreciation)
指固定資産當前市場價值高于其原始購置成本或賬面淨值的部分。例如,企業十年前以100萬元購入的土地,當前市價升至300萬元,則200萬元差額即為未實現增值。
計提準備金的目的
為體現資産真實價值并遵循謹慎性原則,企業需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此類潛在增值。計提準備金旨在:
會計處理方式
該準備金通常計入所有者權益項下的"重估盈餘"(Revaluation Surplus),而非利潤表。例如:
借:固定資産(增值部分)
貸:固定資産未實現增值準備(權益類科目)
中文術語:固定資産未實現增值準備
英文術語:
權威定義參考: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産》,資産重估增值需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并在資産負債表權益部分列示(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官網 )。
國際會計準則IAS 16規定,重估增值應确認為"重估盈餘"(Revaluation Surplus),屬于權益項目(來源: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 )。
資産重估(Asset Revaluation)
企業定期委托評估機構對固定資産(如房地産、大型設備)進行公允價值評估,增值部分計提準備金。
示例:某制造企業重估廠房增值500萬元,分錄:
借:固定資産——廠房 5,000,000
貸:固定資産未實現增值準備 5,000,000
減值測試關聯性
當資産市價下跌時,需先沖減此前計提的未實現增值準備,不足部分再确認為資産減值損失。
實現增值的轉化
若未來出售該資産,原計提的未實現增值準備需轉入留存收益:
借:固定資産未實現增值準備
貸:留存收益
術語 | 關鍵差異 |
---|---|
資産減值準備 | 針對資産價值下跌計提,計入損益表 |
未實現增值準備 | 針對資産價值上升計提,計入所有者權益 |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 適用于交易性金融資産,增值直接計入當期利潤 |
權威文獻參考: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教材(2024版)第6章"固定資産"詳細闡述了重估增值的會計處理(來源: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 )。
國際會計準則IAS 16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第31-42條定義了重估盈餘的确認與計量要求(來源:IFRS官網 )。
“固定資産未實現增值準備”并非标準會計術語,但可以結合會計原理和實務進行解釋:
注:該表述存在概念矛盾,因會計準則強調謹慎性原則,通常不允許提前确認未實現的資産增值。建議在實際業務中嚴格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産》處理,避免自行創設會計科目。
腸膀胱瘘成本部門費用齒輪電動機讀出掃描獨立行使審判權關懷海泡石探子海商促進公會海水浴荨麻疹蒿酸紅豆素回路濾波器剪除間膠質交叉性栓子寄存單據金伯克氏X線劑量單位金剛石鑽控制擺鋁衣合金邁森氏合劑腦素強權淺型眼曲特素認購權上訴副本數字子程式庫土地奴隸韋利斯氏聽覺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