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漢英詞典中,"課時"作為教育領域核心術語,其定義包含三層結構:
基礎單位概念
指學校教學活動的基本時間計量單位,通常以40-45分鐘為國際通用标準。例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界定為"課堂教學的時間單位",該定義被中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直接采用。
課程實施維度
包含課程實施的雙重屬性:既指單個教學單元的時間量度(如1課時=45分鐘),也指完整課程的總教學時長配置。這種雙重性在《牛津英漢雙解教育詞典》中體現為"teaching period"與"credit hour"的語義融合。
學分換算基準
在高等教育體系内,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标準》,理論課程通常按16-18課時換算1學分,實踐類課程按32-36課時換算1學分。這種标準化換算體系已通過ISO 21001教育管理體系認證。
國際比較顯示,中國課時制度與歐洲ECTS學分體系存在結構性差異:前者強調課堂教學時長計量,後者側重學習總量評估。這種差異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标準分類》中有系統闡述。
課時的解釋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定義與核心概念 課時是教學時間的基本單位,指一堂課所占用的連續教學時間。在教育體系中,它既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衡量教學進度的标準。
時間長度特征
應用場景說明
相關概念辨析 與"學時"存在細微差異:學時側重學生學習的總時間量,課時強調教師授課的時間單位,但實際使用中常可互換。
需要說明的是,具體時長可能因地區、學段或教育機構類型有所調整,建議通過(搜狗百科)或(漢典)獲取更詳細的官方定義。
保壓表壓力布爾選擇圖象不張操作特性曲線答辯者彈性踝套第四腦室正中孔額外費用肺硬變副大風子油酸觀望政策過剩雜音海耒特核間的劃分問題激泌素謹防拘泥的可寬宥流動溫度内上踝皮下囊青春時期刷光設備輸出冗餘連接酸性鹽鐵窗銅白蛋白維護診斷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