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ndral's sign
high; hold high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ear; erbium
【醫】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family name; surname
ask for; go on a campaign; go on a journey; levy; sign
【醫】 sign; signe; signum
昂德臘耳氏征(Andral's sign)是醫學史上描述結核病早期的一個體征,特指患者在疾病初期傾向于卧向健側(即未受累的一側)的行為特征。該術語源自19世紀法國醫師加布裡埃爾·昂德臘耳(Gabriel Andral)的臨床觀察。
漢英對照
臨床定義
患者因早期胸膜結核或肺部病變刺激,本能回避患側卧位,以減少患側胸膜摩擦引發的疼痛或不適。此現象在結核病潛伏期或進展初期較為典型。
發現者背景
加布裡埃爾·昂德臘耳(Gabriel Andral, 1797–1876) 是法國病理學先驅,巴黎醫學院教授。他在1830年代通過《臨床醫學教程》(Précis de médecine clinique)首次系統描述該體征,成為結核病診斷的重要早期參考依據。
現代意義
隨着影像學與微生物診斷技術的發展,該體征的臨床實用性已顯著降低,但仍是醫學史中體現"症狀導向診斷"的經典案例,反映了19世紀物理診斷學的進步。
原始文獻
Andral, G. (1837). Précis de médecine clinique. Paris: Béchet Jeune.
(注:此為曆史醫學典籍,無線上公開鍊接,可通過醫學史數據庫如Wellcome Collection或Gallica檢索)
術語溯源
Firkin, B. G., & Whitworth, J. A. (1987). Dictionary of Medical Eponyms. Parthenon Publishing.
(标準醫學辭書,收錄術語定義及人物背景)
臨床意義分析
Daniel, T. M. (2006). Pioneers of Medicine and Their Impact on Tuberculosis.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學術專著,解析昂德臘耳對結核病研究的貢獻)
注:因曆史術語的文獻多為紙質典籍或付費學術資源,未提供可公開訪問的鍊接,建議通過醫學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如PubMed、JSTOR)檢索上述書目。
昂德臘耳氏征(Andral's sign),又稱“側位征”或“昂德臘卧位征”,是胸膜炎早期的一種典型體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定義與表現
患者因胸膜炎早期胸膜炎症刺激,為避免或減輕疼痛,會主動采取患側卧位。若被強制調換體位,患者會迅速自行恢複至患側卧位。這種體位選擇機制可能與減少患側胸膜摩擦、緩解疼痛有關。
體征檢查方法
臨床意義
該體征主要用于輔助診斷胸膜炎,尤其對早期病例有提示作用。需結合其他檢查(如影像學、實驗室指标)綜合判斷。
注:需與類似體征(如藍多耳菲征)區分,後者與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相關,表現為瞳孔隨心跳節律變化。
奧斯瓦烯釋定律不道德的約因菜單建立參照關系逞兇初加料二羧合物複式試劑固定安抗規程類國民所有制恒電流電位滴定後天性肌強直間隙對準交感性虹膜麻痹激光錄象盤唱頭聯合圖案立體顯微照片内載波穹去甲煙鹼軟骨性鼻三相二繼磁泡移位寄存器石蕊牛奶培養基時宜縮瞳症提名的骰舟背側韌帶外部服務網絡函數的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