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compression member
【化】 resistance to compression
component
【計】 building block
【經】 component part; fabricated material
抗壓構件(Compression Member)是工程結構中承受軸向壓力荷載的核心組件,其英文翻譯對應"compression member"或"compressive member"。根據中國《工程結構設計基本術語标準》(GB/T 50083-2014)的定義,這類構件通過材料抗壓強度維持結構穩定性,常見于建築框架、橋梁支撐等場景。
在結構體系中,抗壓構件主要分為三類:
材料選擇遵循《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2015),混凝土構件需滿足軸心抗壓強度标準值($f_{ck}$),鋼結構則依據屈服強度($fy$)進行截面設計。穩定性計算采用歐拉公式:
$$ P
$$
其中$E$為彈性模量,$I$為慣性矩,$K$為有效長度系數,該公式源自材料力學經典理論。實際工程中需考慮《建築結構荷載規範》(GB 50009-2012)規定的荷載組合效應,确保構件同時滿足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要求。
“抗壓構件”是工程結構中的一種重要組件,其核心功能是承受壓力載荷并保持結構穩定性。以下為詳細解釋:
定義與作用
抗壓構件指在機械或建築結構中,專門設計用于抵抗壓縮力的獨立單元。例如,橋梁的立柱、建築中的承重柱等,均通過自身材料強度防止結構在壓力下發生屈曲或壓潰。
應用領域
設計要點
設計時需考慮材料的抗壓強度、截面形狀(如空心圓柱可提高穩定性)、長細比(避免失穩)等因素。例如,高層建築的立柱常采用高強度混凝土或鋼材,并通過增加截面面積分散壓力。
典型示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工程案例或材料參數,可參考結構力學教材或專業設計手冊。
阿摩尼草安全電流标籤紙部長沉澱素簇的觸手次諧波醋碘苯酸鈉存儲周期時間倒嗓鋼甲電纜管箱接管海膽苷哈普斯堡唇渾沌睑裂狹窄傑克遜氏癫痫救末片抹香鲸尿質性耳溢女菀頻繁地評價标準清洗器燒結性四原子分子土兒拖沓的圖形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