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urface excess
surface; exterior; facade
【化】 surface
【醫】 superficies; surface
above quota; excess
【經】 overage
表面超額(Surface Excess)是表面化學中的核心概念,指物質在界面處的濃度與其在體相(液體或氣體)内部濃度的差值。該現象由美國科學家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于1878年首次提出,現已成為分析表面吸附行為的基礎理論。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釋,該術語對應英語"surface excess",定義為:"The amount of a component at an interface that is in excess of the amount that would be present if the bulk phases remained homogeneous up to a dividing surface"(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定義)。
其數學表達式為: $$ Γ = frac{1}{A} left( n_i - c_i^α V^α - c_i^β V^β right) $$ 其中Γ表示表面超額量,A為界面面積,n_i為組分i的總物質的量,c_i^α和c_i^β分别為兩體相中的濃度,V^α和V^β為兩體相體積。
實際應用包括:
該參數的實驗測定方法主要有放射性示蹤法和橢圓偏振法,具體操作規範可參考《膠體與表面化學實驗指南》(科學出版社,2020版)。國際标準ISO 4311:2023《表面活性劑界面張力測定》中亦包含相關測量原理。
"表面超額收益"是投資領域中的專業術語,其核心含義和特點如下:
表面超額收益指投資組合的實際收益超過特定基準(如市場指數、無風險利率等)或預期收益的部分。例如,某基金年度收益率為15%,而基準收益率為10%,則表面超額收益為5%。
維度 | 表面超額收益 | 真實超額收益 |
---|---|---|
風險調整 | 未考慮風險因素 | 經夏普比率等指标調整 |
可持續性 | 可能不可持續 | 反映策略長期有效性 |
評估深度 | 初步績效指标 | 綜合績效評估 |
投資者需結合風險調整指标(如信息比率、索提諾比率)綜合分析,避免被表面數據誤導。例如某私募基金表面年化超額收益達20%,但若其波動率是基準的3倍,則實際風險調整後收益可能為負。
注:一般語境下的"超額"指超過定額(如),但在金融領域特指收益超過基準的表現。
螯形合環保險費被蓋橄榄束本地連接站磁自旋量子數存儲密化碘化铷動脈纖維變性對稱性禁阻多種稅率爾費希爾法感應幹擾獲利精制醚緊迫舉動敏感X線片目的法學汽渦輪機燃燒壓力聲音終端舌下神經性舌萎縮舌牙的時過境遷事實上的默示契約水絡合物台式分厘卡糖酸天花粉